作者简介:贾庆,1989年生,女,山东省滨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催化。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微粒,用于亚甲基蓝染料紫外光照降解实验。对比研究了未掺杂、B掺杂、N掺杂和B-N共掺杂TiO2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催化剂微观结构,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进行动力学拟合,并从电化学角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N共掺杂TiO2具有最佳催化活性,其表面形貌比未掺杂TiO2更均匀,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同时B-N共掺杂使TiO2催化剂产生了微观的p-n结效应,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在B-N共掺杂TiO2催化剂用量为2 g·L-1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 mg·L-1条件下,室温紫外光照4 h,亚甲基蓝降解率达91.6%。
Using tetrabutyl titanate as titanium source,TiO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sol-gel method,and then were us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dye under UV irradiation.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undoped,B-doped,N-doped and B-N co-doped TiO2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Kinetics fitting was carried out by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The catalysts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chemistry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N co-doped TiO2 possess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and more uniform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an undoped TiO2.TiO2 catalyst ha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due to the p-n junction effect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which co-doping of B and N produced.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B-N co-doped TiO2 was 2 g·L-1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ethylene blue was 10 mg·L-1,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ethylene blue reached 91.6%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for 4 h.
我国是染料大国, 在染料生产和使用中, 会产生大量碱度高、色泽深和臭味大的废水, 严重污染生态环境[1]。染料废水成分复杂, 色度高, 排放量大, 毒性大, 可生化性差, 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2]。由于染料分子中大多含有苯环, 使用传统化学和生物降解方法效果不佳,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处理技术对单一染料和实际印染废水处理表现出较理想的效果[3, 4]。TiO2光催化剂具有廉价、无毒、稳定性好、光催化活性强和易于回收等优点, 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 TiO2光催化技术降解染料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 6]。
TiO2禁带宽度3.2 eV, 需要波长≤ 387.5 nm的近紫外光才能使之激发, 对可见光利用率很低, 且光生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 光量子效率低, 严重影响光催化效果。掺杂是提高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能力的主要手段, 研究较多的是过渡金属掺杂, 如V和Cr等有较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 但掺杂过渡金属会导致TiO2热稳定性下降及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增多等问题。非金属离子掺入TiO2使粒子禁带宽度普遍减小, 并在可见光处有光响应, 提高光催化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前景[7, 8]。近年来, 微波在催化领域应用广泛, 具有高效、清洁和有选择性等特点[9, 10]。本文以钛酸丁酯为钛源,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B掺杂、N掺杂及B-N共掺杂TiO2微粒, 并比较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活性。
钛酸丁酯, 无水乙醇, 硝酸, 硼酸, 均为分析纯,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尿素, 分析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亚甲基蓝, 指示剂,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1 cm× 4 cm), 深圳华南湘城科技有限公司。
UV-756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C-MAG HS7型磁力搅拌器, IKA; SB-5200 DTDN型超声波清洗机; WBFY-205型微波化学反应器, 河南佰泽仪器有限公司; BPG-9070A型精密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TG16-WS型高速离心机, 湖南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BEO MF-1700C 箱式高温烧结炉, 安徽贝意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365 nm-175 W-UV固化灯; KW-4B型台式匀浆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飞纳全自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上海复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otentiostat/Galvanostat Model 263A型电化学工作站, 美国Perkin Elmer 公司。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 无水乙醇为抑制剂, 将10 mL钛酸丁酯于40 mL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 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10 mL水、10 mL无水乙醇和2 mL硝酸混合液, 继续搅拌15 min, 超声分散40 min, 得到淡黄色TiO2透明溶胶, 将溶胶微波100 W处理10 min, 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凝胶, 80 ℃干燥5 h, 马弗炉600 ℃焙烧2 h, 研磨得到纯TiO2微粒。重复以上制备过程, 将10 mL水替换为含有一定量硼酸或尿素的水溶液即可制得B掺杂、N掺杂及B-N共掺杂的TiO2微粒。文献[11, 12]制备了物质的量分数3%B掺杂、3%N掺杂和1.5%N-1.5%B共掺杂的TiO2微粒。
将得到的TiO2透明溶胶用旋转涂布的方法涂在载玻片或氧化铟锡(ITO)玻璃表面, 得到一层均匀透明的G-TiO2膜或ITO-TiO2膜。将G-TiO2膜微波干燥或自然干燥处理, 得到不同G-TiO2膜样品。将ITO-TiO2膜微波干燥处理, 作为备用工作电极。
取10 mg· L-1亚甲基蓝溶液50 mL于反应器中, 催化剂用量2 g· L-1, 磁力搅拌器避光搅拌60 min, 使其达到吸附平衡, 开启紫外灯光照, 光照时间4 h, 光源距反应器20 cm,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4 mL, 12 000 r· min-1离心5 min以去除溶液中悬浮催化剂, 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
亚甲基蓝浓度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全波长扫描, 确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664 nm, 将上层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此波长处的吸光度, 计算亚甲基蓝降解率。
未掺杂和B-N共掺杂TiO2经过20 s喷金处理后, 采用上海复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飞纳全自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10 kV电压下进行微观形貌分析。
配制标准亚甲基蓝溶液, 根据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溶液在664 nm处吸光度数值绘制标准曲线, 线性拟合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0.0942x-0.0160, 相关系数R2=0.99494。待测亚甲基蓝溶液用内插法确定浓度, 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
用263A型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分析, 石墨电极为对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分别以未掺杂和B-N共掺杂的ITO-TiO2膜作为工作电极。实验选取(-1~1) V工作区间, 浓度为10 mg· L-1的亚甲基蓝溶液80 mL作为电解液, 以50 mV· s-1的扫描速率扫描5圈, 得到循环伏安曲线。
2.1.1 亚甲基蓝溶液
对不同光照时间下用未掺杂TiO2光催化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UV-Vis全波长光谱扫描, 结果如图1所示。
![]() | 图 1 不同光照时间下亚甲基蓝溶液的UV-Vis谱图Figure 1 UV-Vis spectra of methylene blue solution for different irradiation time |
由图1可以看出, 亚甲基蓝溶液最强吸收峰为664 nm处,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 该波长处吸收峰逐步减弱, 同时伴随着最强吸收峰位置蓝移, 表明亚甲基蓝已逐渐被氧化为其他产物。吴辉等[13, 14, 15]研究发现, 紫外光照可以氧化分解亚甲基蓝, 将其分解为CO2、N
2.1.2 G-TiO2膜
将微波干燥和自然干燥的G-TiO2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 结果如图2所示。
![]() | 图 2 微波干燥与自然干燥处理未掺杂G-TiO2膜的UV-Vis谱图Figure 2 UV-Vis spectra of pure TiO2 glass film with microwave drying and natural drying treatment |
从图2可以看出, 微波干燥G-TiO2膜吸光度曲线有一定的红移和增强, 表明微波干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TiO2膜的吸光性。微波介电加热TiO2溶胶可加速凝胶过程, 缩短凝胶时间。在溶胶干燥处理过程中, 微波可使催化剂表面缺陷增加[17], 导致光催化反应过程有更多的活性羟基自由基产生。微波辅助制备可得到晶粒度小、光催化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孔径分布窄而均匀的TiO2光催化剂[16, 17, 18]。
2.1.3 不同TiO2催化氧化亚甲基蓝催化活性
未掺杂和N掺杂、B掺杂、B-N共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4 h空白紫外光照实验表明, 亚甲基蓝降解率均在10%以下, 可以忽略紫外光对亚甲基蓝降解实验的影响。
![]() | 表 1 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亚甲基蓝降解率随时间变化(%) Table 1 Degradation rate variety of methylene blue over different catalysts with time(%) |
由表1可以看出, B-N共掺杂TiO2催化活性最佳, 室温下亚甲基蓝降解率可达91.6%, 表明两种元素对催化活性的提高具有协同作用, 这种复合掺杂导致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Ti-O-B-N结构[19, 20]。B掺杂能够在晶格中形成氧空位, 氧空位和掺杂N元素之间有相互作用, 氧空位可以稳定N, 而N掺杂又能够在带隙中引入杂质能级而吸收可见光, 由于存在掺杂引起的电荷补偿效应, 还能减少B掺杂形成的氧空位而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从而提高TiO2的催化活性[20, 21, 22]。
Cong Yanqing等[23]在金属氧化物掺杂TiO2中考察到存在微观p-n结作用, 发现非金属氧化物B-N共掺杂TiO2催化剂上同样有这样的作用机理。N元素掺杂属于n型掺杂, 会引入剩余电荷, B元素掺杂属于p型掺杂, 会引入多余空穴, 在二者交界处存在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 因而载流子扩散形成空间电荷区, 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在空间电荷区形成内电场, 其方向与载流子扩散方向相反, 从而
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提高催化反应效率。
在导带一侧, 电子捕获游离氧, 形成超氧负离子·
对未掺杂和B-N共掺杂TiO2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 与未掺杂TiO2相比, B-N共掺杂TiO2粒径更小, 微观分布更均匀, 平均粒径约80 nm, 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有利于染料分子的内扩散, 提高紫外光能的利用率, 从而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与催化降解实验结果相符。
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反应速率属于动力学范畴, 文献[15, 24, 25]表明,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表达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方程式为:
r=
式中, r为反应物的总反应速率; c为反应物浓度; k为反应速率常数; K为表观吸附常数。一般认为, 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未达到饱和状态, 有Kc≪1, 即催化剂模型可简化为:
对上式积分可得:
ln
由亚甲基蓝标准曲线可知, 亚甲基蓝浓度ct与吸光度At为线性关系, 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即可得ct。实验控制初始浓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一致, 考察未掺杂、N掺杂、B掺杂和B-N共掺杂TiO2对亚甲基蓝降解速率的影响, 对ln
ya=-0.00333x-0.01008, R2=0.8645;
yb=-0.00352x-0.05968, R2=0.9362;
yc=-0.01423x-0.03964, R2=0.9875;
yd=-0.01008x-0.10302, R2=0.9875
用263A型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分析, 得到图5所示循环伏安曲线。
由图5可以看出, 以50 mV· s-1的扫描速率扫描5圈, 循环伏安曲线几乎重合, 表明ITO-TiO2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逆性。对比未掺杂和B-N共掺杂ITO-TiO2膜作为工作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发现, B-N共掺杂ITO-TiO2膜氧化还原电位较未掺杂ITO-TiO2膜降低。设未掺杂ITO-TiO2膜氧化还原电位差值为Δ 1, B-N共掺杂ITO-TiO2膜氧化还原电位差值为Δ 2, 计算可得:
即B-N元素的掺入使ITO-TiO2膜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 使氧化还原反应更易发生, 即B-N共掺杂使TiO2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与催化实验结果相符。
(1)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N共掺杂TiO2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催化剂用量2 g· L-1时, 室温光照4 h, 使初始浓度为10 mg· L-1的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率达91.6%。
(2) B-N共掺杂对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具有协同作用, 产生微观上的p-n结效应, 采用自制TiO2微粒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表明, B-N共掺杂TiO2催化活性高于未掺杂、B掺杂和N掺杂TiO2。
(3) 动力学研究表明, B-N共掺杂TiO2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且其动力学反应速率高于未掺杂、B掺杂和N掺杂TiO2。
(4) 电化学分析表明, 与未掺杂ITO- TiO2膜相比, B-N元素的掺杂可使ITO-TiO2膜氧化还原电位降低, 更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而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