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任合刚,1981年生,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聚烯烃催化剂及其聚合工艺研究工作。
采用液相本体聚合法考察了异构脱蜡基础油与进口白油对氯化镁载体型高效球形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并用蒸馏法、密度计法和黏度指数计算法等分析了两种油的组成和基本物性,同时利用SEM和GPC表征了催化剂和聚合物。结果表明,与进口白油相比,异构脱蜡基础油的基本组成与进口白油接近;采用异构脱蜡基础油配制催化剂在技术路线上可行,经济上优于进口白油;异构脱蜡基础油对催化剂活性,以及聚丙烯的堆积密度、熔体流动速率和等规指数影响较小。
Liquid phase bulk 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 efficiency spherical Ziegler-Natta catalyst with magnesium chloride compound as the carrier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and imported white oil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for propylene bulk polymer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2 L reactor.The composition and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and imported white oil were analyzed by distillation method,densimeter method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viscosity index.The catalyst and the polym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GPC.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was basically close to that of imported white oil.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imported white oil with catalyst,the technology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with catalyst was feasible,which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white oil with catalyst in economy.Moreover,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ulk density of polypropylene,fusant flow rate and isotactic index.
聚丙烯树脂具有无毒、无味, 密度小, 强度、刚度、硬度和耐热性能优异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包装、医疗卫生、运输和日常消费品。虽然产能逐年增加, 但我国聚丙烯市场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市场需求导向促使我国的聚丙烯行业快速发展[1, 2, 3, 4, 5]。
聚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Spheripol、Novolen、Hypol、Borstar、Unipol和Innovene工艺[2]。其中, Basell公司的Spheripol-Ⅱ 工艺主要由双环管反应器和气相流化床反应器组成, 具有性能稳定、投资少、切换快、过渡料少和传热好等特点, 在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于2006年引进一套300 kt· a-1的Spheripol-Ⅱ 工艺生产聚丙烯, 该工艺为了保证催化剂平稳进料, 催化剂需要使用一定配比的白油和凡士林脂混合液配置成浆液, 然后再通过催化剂进料泵计量进入反应器[6]。使用的白油为国外进口, 价格约2.3万元· t-1, 年用量约20 t。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有一套引进美国雪佛龙公司异构脱蜡专利技术和国外关键设备的200 kt· a-1异构脱蜡装置, 每年可生产满足聚丙烯催化剂配置质量指标的异构脱蜡基础油约70 kt, 自产的异构脱蜡基础油约0.93 万元· t-1, 如可替代进口白油, 不仅存在较大价格优势, 为企业降本增效, 也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点。本文主要研究异构脱蜡基础油和进口白油的组成成分、基本物性以及两种油对聚丙烯球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为替代进口白油配制催化剂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球形MgCl2催化剂、ω (Ti)=2.51%和异构脱蜡基础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 白油,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4A分子筛浸泡脱水并用氮气除氧处理, 天津科锐斯公司; 三乙基铝, 用正己烷稀释成1.0 mol· L-1, 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丙烯, 纯度99.99%; 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分析纯, 经正己烷稀释成0.2 mol· L-1; 正己烷, 分析纯。
2 L不锈钢自动控温高压反应釜经气态丙烯充分置换后, 加入定量三乙基铝、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白油或异构脱蜡基础油、催化剂及氢气, 使n(Al)∶ n(Ti)=600, n(Al)∶ n(Si)=30, 氢气分压0.05 MPa。开动搅拌, 加入液体丙烯500 g, 18 ℃预聚合10 min, 再升温至70 ℃聚合2 h, 然后降温, 放空卸压, 放料得聚丙烯。
密度按GB/T 1884-2000测试, 倾点按GB/T 3535-2006测试, 运动黏度按GB/T 265-1988测试。
钛含量采用美国Varian公司CARY-3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扫描电镜采用日本电子公司JSM-636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粒度分布采用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MS20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
沸腾庚烷萃取12 h后测定不溶物所占质量百分数, 即为PP等规指数。
堆积密度按ASTM D 1895-1969测试。
采用英国Polymer lab公司PL-GPC220型凝胶渗透色谱仪测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1, 2, 4-三氯苯为溶剂, 流速为1.0 mL· min-1, 试样质量浓度为1 mg· mL-1, 聚苯乙烯为标样。
用标准筛筛分出聚合物颗粒各级分, 然后分别进行称量, 计算各级分的质量分数得粒径分布。
表1为异构脱蜡基础油和白油的组成、物性。
![]() | 表 1 异构脱蜡基础油和白油的组成、物性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and white oil |
从表1可以看出, 异构脱蜡基础油饱和烃含量和芳烃含量均略高于进口白油, 且异构脱蜡基础油中不含极性化合物, 但从整体组成来看, 白油和异构脱蜡基础油的基本成分差别较小。
从表1还可以看出, 异构脱蜡基础油的黏度指数大于白油, 表明异构脱蜡基础油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其黏度对温度不敏感; 异构脱蜡基础油的倾点温度也较高, 其他物性指数相差不大。(40~100) ℃时, 异构脱蜡基础油的运动黏度略小于白油。如果在相同条件下, 用异构脱蜡基础油配置催化剂, 其浆液黏度将略大于用白油配置的催化剂浆液, 但不影响催化剂性能和装置的正常运转。
聚丙烯的形态是对球形催化剂形态的“ 复制” , 因此, 催化剂形态和粒度分布直接影响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和粒度分布[4, 5]。球形MgCl2载体型催化剂的SEM照片见图1。
![]() | 图 1 球形MgCl2载体型催化剂的SEM照片Figure 1 SEM images of the catalyst with spherical magnesium chloride as the carrier |
从图1可以看出, 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几乎一致, 呈球形或类球形, 为制备具有球形颗粒形态的聚丙烯提供了保证。
球形MgCl2载体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见图2。
![]() | 图 2 球形MgCl2载体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曲线Figure 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catalyst with spherical magnesium chloride as the carrier |
从图2可以看出, 催化剂粒度分布较窄, 进一步保证了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能使聚合产品具有较好的粒径分布, 降低产品的细粉含量(见表2), 更有利于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
![]() | 表 2 异构脱蜡基础油和白油对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isomerization dewaxed base oil and white oil on the performance for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
由于小试实验聚合评价与工业生产聚丙烯的工艺完全不同, 因此用小试聚合评价反应釜的结果只能为异构脱蜡基础油配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了尽量模仿工业上催化剂使用方式, 本实验采用两种催化剂进料方法, 加入方式(1)为己烷、烷基铝、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异构脱蜡基础油或白油用量为0.2 mL+催化剂; 加入方式(2)为己烷、烷基铝、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异构脱蜡基础油或白油配置的催化剂0.2 mL。
由于实验采用间歇法聚合评价装置, 影响因素较多, 为减少实验误差, 进行了3次重复试验, 异构脱蜡基础油和白油对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见表2。为了减少催化剂加入量对聚合结果的影响, 每次催化剂加入量为(11.0± 1.0) mg[7]。从表2可以看出, 使用异构脱蜡基础油为稀释剂时, 加入方式(1)催化剂平均活性为26.9 kg· g-1, 加入方式(2)催化剂平均活性为26.6 kg· g-1; 而使用白油作稀释剂时, 加入方式(1)催化剂平均活性为27.0 kg· g-1, 加入方式(2)催化剂平均活性为26.7 kg· g-1, 使用异构脱蜡基础油为稀释剂的催化剂活性略低于白油; 聚合产物的堆积密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规指数和聚合物颗粒分布几乎相同, 表明异构脱蜡基础油和白油均对聚合物性能影响较小。因此, 从小试聚合评价结果看, 使用异构脱蜡基础油替代进口白油可行,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多方面考虑。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生产的异构脱蜡基础油与进口白油的组成基本相同, 只是异构脱蜡基础油的黏度指数略大, 但各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相差较小, 其他物性指标差别不大。
(2) 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呈球形或类球形, 粒径分布较窄, 保证了聚合产物具有良好的球形颗粒形态。
(3) 小试聚合评价结果表明, 使用异构脱蜡基础油为稀释剂时的催化剂平均活性略低于使用白油为稀释剂, 且加入方式不同, 催化剂活性略有差异, 但所得到聚丙烯的堆密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等规指数等接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