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活化蒙脱土负载钴催化剂的F-T合成性能及ZrO2的助剂效应
王艳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作者简介:王艳娇,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多相催化和C1化工。

摘要

考察ZrO2助剂对酸活化蒙脱土(Acid-MMT)负载钴催化剂(Co/Acid-MMT)的F-T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改变了Co的还原行为和产物分布,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还原度、CO转化率和C5+选择性。随着ZrO2含量增加,Co和Acid-MMT载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同时Co和ZrO2物种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CO转化率和C5+选择性逐渐降低。

关键词: 催化化学; 酸活化蒙脱土; 钴基催化剂; 二氧化锆; F-T合成
中图分类号:TQ426.98;O64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143(2017)05-0039-06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ver acid activated montmorillonite cobalt-based catalysts and promoting effects of zirconia
Wang Yanjiao
School of Pharmacy,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zirconia(ZrO2) promoter on Fischer-Tropsch(F-T) synthesis over cobalt-based catalyst(Co/Acid-MMT) supported on acid activated montmorillonite(acid-MMT)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ZrO2 changed reduction behavior of Co and product distribution,resulting in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dispersion and reducibility of the catalyst,CO conversion and the selectivity to C5+.With increasing ZrO2 conten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 and Acid-MMT gradually weakened 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 and ZrO2 species increased,leading to declining CO conversion and the selectivity to C5+.

Keyword: catalytic chemistry; acid activation montmorillonite; cobalt-based catalyst; zirconia;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以煤、天然气或生物质为原料, 经F-T合成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和化学品, 已成为解决能源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技术[1]。研制开发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和高重质烃选择性的F-T合成催化剂成为F-T合成研究的焦点[2]

由于Co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长链烃选择性以及较低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和反应过程稳定等特点, Co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F-T合成催化剂之一[3, 4, 5], 但Co基催化剂价格较高, 为了能在减少Co用量的同时增大Co比表面积, 获得较好的还原度, 一般将Co负载在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等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氧化物载体上。天然硅酸盐矿物质蒙脱土储量丰富, 价格廉价, 经酸化处理后, 可交换出蒙脱土层板中的K+、Ca2+和Na+等离子, 不仅除去分布在其中的一些主要矿物杂质, 减小原有层间作用力, 改善孔道结构, 而且在使其土质相对疏松的同时, 又有效增加天然蒙脱土的比表面积和酸性, 使其在催化领域有应用的可能。助剂是F-T合成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弥补单一金属活性不足的问题。Co基催化剂常用助剂有Pt、Re和Ru等贵金属, MgO、MnO2和ZrO2等金属氧化物[6, 7, 8], La2O3和CeO2等稀土金属氧化物。张俊岭等[9]采用助剂ZrO2对Co/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 结果表明, ZrO2在载体上分散较均匀, 产物中C5+选择性明显提高。由于Co物种和Zr物种形成Co的化合物, 因此催化剂稳定性降低。

本文采用低温F-T合成工艺, 以ZrO2为助剂, Co为活性中心, 酸活化蒙脱土(Acid-MMT)为载体, 制备不同ZrO2含量的Co/Acid-MMT催化剂, 采用XRD、H2-TPR和H2-TPD等考察ZrO2助剂对Co/Acid-MMT催化剂F-T合成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制备

酸活化蒙脱土载体制备:将一定量的钠基蒙脱土(Na-MMT)分散于1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溶液中, 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Na-MMT浆液, 100 ℃搅拌24 h, 离心分离, 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将所得固体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 80 ℃干燥12 h后, 研成粉体, 马弗炉500 ℃焙烧4 h, 即得酸活化蒙脱土, 标记为Acid-MMT。

催化剂制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称取0.99 g的Co(NO3)2· 6H2O和一定量的Zr(NO3)2置于25 mL圆底烧瓶中, 加入与Acid-MMT等体积的去离子水, 使其溶解, 将1.00 g的Acid-MMT加入该溶液中, 同时不断震荡使其充分分散(Co质量分数为20%, ZrO2质量分数分别为3%、5%和7%), 静置12 h以上, 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 120 ℃干燥10 h, 然后置于马弗炉, 以升温速率2 ℃· min-1升温至200 ℃, 焙烧2 h, 最后经压片过筛, 得到(40~60)目颗粒, 备用。该系列催化剂标记为Co-xZrO2/Acid-MMT。其中, Co负载质量分数为20%, x表示ZrO2负载质量分数, 分别为0、3%、5%和7%。

1.2 催化剂表征

采用德国布鲁克公司D8 Advance 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样品进行结构和物相分析, CuKα , 工作电压40 kV, 工作电流40 mA, 步幅0.02° , 扫描速率0.2 s· 步-1。Co3O4晶粒尺寸由谢乐方程求得, 根据公式d(Co0)=0.75d(Co3O4)计算Co粒径。

H2-TPR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Autochem 2920型化学吸附仪上进行测试, 将约50 mg催化剂放入U型石英管中, 先用氩气以30 mL· min-1的流速在200 ℃吹扫1 h, 降温至50 ℃, 将载气切换为10%H2-Ar(30 mL· min-1)至TCD基线稳定, 用10 ℃· min-1的速率升温至900 ℃, TCD记录耗氢信号, 得到H2-TPR谱图。

H2-TPD和氧脉冲滴定实验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Autochem 2920型化学吸附仪上进行, 将约100 mg催化剂置于U型石英管中, 通入纯氢, 400 ℃还原4 h, 降温至70 ℃, 切换为氩气(30 mL· min-1)吹扫60 min以脱除催化剂表面物理吸附的氢, 以10 ℃· min-1升温至410 ℃并保持30 min, TCD记录脱附氢信号。氢气程序升温脱附结束后, 降温至400 ℃, 进行O2-Pulse实验, 测定金属Co还原度。首先, 用氩气(30 mL· min-1)吹扫1 h, 接着脉冲注入3%O2-Ar, 直至脉冲峰的峰面积不变为止。据氧脉冲定量环的体积及脉冲次数计算金属Co氧化的耗氧量, 并按Co被完全氧化为Co3O4计算Co还原度。

采用FEI公司Quanta 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

TEM照片在日本电子公司JEM-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上获取, 加速电压200 kV, 高真空模式。

1.3 催化剂评价

F-T合成反应在直径16 mm、内径10 mm和长度300 mm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 将 (40~60)目催化剂0.5 g用石英砂等体积稀释, 然后装入反应管中。常压下, 通入流量为50 mL· min-1的H2还原催化剂, 以3 ℃· 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125 ℃并维持30 min, 然后以10 ℃· min-1的升温速率从125 ℃升至400 ℃并保持4 h。还原结束后, 将温度降至180 ℃, 氢气切换为合成气(流量18 mL· min-1), 调节体系压力缓慢升至1.0 MPa, 稳定后, 以2 ℃· 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200 ℃, 然后以1 ℃· 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 使催化剂床层温度达到220 ℃, 开始反应。反应产物由两台气相色谱仪(GC-9560, 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在线分析, 其中, 一台装有TCD检测器(内装活性炭填充柱), 用于Ar(内标气体)、CH4、CO和CO2的分析; 另一台装有FID检测器(内装美国安捷伦公司HP-PONA毛细管柱), 用于分析反应产物中的碳氢化合物。因为F-T合成反应有大量高沸点烃产物生成, 为了防止这些产物因冷

凝造成管路堵塞, 在产物进入冷阱前, 将所有管路和阀门的温度均用控温仪保持在约180 ℃。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物相结构

图1为不同催化剂使用前后的XRD图。

图 1 不同催化剂使用前后的XRD图Figure 1 XRD patterns of fresh and used catalysts

由图1可以看出, 新鲜催化剂在2θ 为19.1° 、31.4° 、36.9° 、44.9° 、59.6° 和65.5° 出现明显的衍射峰, 与立方相Co3O4标准特征衍射峰(JCPDS 65-3103)吻合, 表明在所有的催化剂上, Co物种以立方相Co3O4存在, ZrO2的加入并没有改变Co物种的存在形态。XRD图未检测出任何ZrO2物相, 可能是由于ZrO2加入量很少, 晶粒较小或以无定型状态存在, 且高度分散于Acid-MMT载体表面所致。使用后催化剂在2θ 为44.2° 和51.5° 出现新的衍射峰, 与金属Co的标准特征衍射峰(JCPDS 15-0806)一致, 表明反应10 h后, Co物种仍以金属态存在, 且没有出现ZrO2物种的衍射峰。

根据谢乐公式计算不同催化剂上Co物种的晶粒尺寸如表1所示。

表 1 不同催化剂上Co物种的晶粒尺寸 Table 1 Crystal sizes of Co species over different catalysts

表1可见, 与新鲜催化剂相比, 使用10 h后, Co粒径增加, 但是加入助剂ZrO2后, 粒径增加幅度减小, 表明ZrO2的存在阻碍了Co物种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聚集长大。

2.2 SEM和TEM

Co/Acid-MMT的SEM(a)和Co-5ZrO2/Acid-MMT的SEM(b)及TEM(c)照片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 Co-5ZrO2/Acid-MMT催化剂的形貌与Co/Acid-MMT催化剂相似, 表明ZrO2的引入并未改变催化剂形貌, Co均匀分散于载体中。

图 2 Co/Acid-MMT的SEM(a)和Co-5ZrO2/Acid-MMT的SEM(b)及TEM(c)照片Figure 2 SEM images of Co/Acid-MMT (a), Co-5ZrO2/Acid-MMT (b) and TEM images of Co-5ZrO2/Acid-MMT (c)

2.3 H2-TPR、H2-TPD及O2滴定

为了考察ZrO2对催化剂还原行为及其分散性的影响, 对其进行H2-TPR、H2-TPD及O2滴定表征, 结果如图3和表2所示。

图 3 不同催化剂的H2-TPR谱图Figure 3 H2-TPR profiles of the catalysts

由图3可以看出, Co/Acid-MMT催化剂在250 ℃和330 ℃的还原峰分别对应于Co氧化物的两步还原过程; 570 ℃的还原峰为Co与载体形成难还原Co物种的还原峰, 这部分Co与载体有一定强度的相互作用, 需在较高温度下还原。助剂ZrO2加入后, 高温峰的峰强度减弱, 而且Co氧化物的第一步还原峰(Co3O4→ CoO)由250 ℃降至240 ℃, 且随着ZrO2含量增加, Co氧化物的第二步还原峰(CoO→ Co0)向高温方向移动。另外, 随着ZrO2助剂的加入, Co与载体形成难还原Co物种的还原峰(570 ℃)逐渐消失, 表明ZrO2助剂分散于Acid-MMT载体表面及孔道中, 阻碍难还原Co物种的生成, 促进Co还原, 提高催化剂表面Co0活性位。随着ZrO2助剂含量的增加, 更多的ZrO2物种与Co颗粒接触, Co与Acid-MMT载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Co与ZrO2物种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减弱; 同时, ZrO2含量的提高使CoO→ Co0还原峰位置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 ZrO2质量分数为7%时, 该还原峰升至390 ℃, 且变得宽泛, 此外在695 ℃出现一还原峰, 表明随着ZrO2助剂含量增加, 虽然Co和Acid-MMT载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但Co和ZrO2物种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 不利于Co物种的还原。这可由表2的还原度和分散度表征结果得到进一步验证, 随着ZrO2含量增加, 分散度逐渐增大, 表明ZrO2能够很好地改善Co分散性; 但还原度下降, 可能是较高的ZrO2含量使Co和ZrO2间的作用力增强, 抑制了其还原。

表 2 不同催化剂的还原度和分散度 Table 2 Reducibility and dispersion of different catalysts
2.4 XPS

图4为催化剂的Co2p XPS光电子能谱。

图 4 不同催化剂的Co2p XPS光电子能谱Figure 4 Co2p XPS spectra of the catalysts

由图4可以看出, Co/Acid-MMT催化剂有两个峰, 780.06 eV处的峰归属于Co2p3/2, 795.8 eV处的峰归属于Co2p1/2, 表明该催化剂中Co物种主要以Co3O4形式存在[10]。当加入质量分数5%的ZrO2助剂, 由于Co和ZrO2之间相互作用增强, 使Co2p3/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到780.36 eV, Co2p1/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到796.9 eV, 进一步证实了O2滴定的结果。

2.5 催化剂F-T合成性能

考察ZrO2助剂对Co/Acid-MMT催化剂的F-T合成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5。

图 5 不同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Figure 5 CO conversion on different catalysts with the time-on-stream

由图5可以看出, 相同反应条件下, 加入ZrO2助剂后, 催化活性大幅度提高, 且随着ZrO2含量增加, 初始活性逐渐增大, ZrO2质量分数为7%时, CO初始转化率高达97.8%, 但稳定性较差, 反应10 h, CO转化率降至72.2%。ZrO2质量分数为3%时, 反应3 h后, CO转化率基本趋于稳定。由图3和表2表征结果可知, ZrO2助剂的加入改变了Co的还原行为, 虽然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 Co还原度降低, 但分散度增加, 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初始活性, 较高的初始活性使生成的重质烃迅速增加, 覆盖在催化剂表面, 使活性位减少, 稳定性变差。

表3为不同ZrO2含量的催化剂上反应10 h时的F-T合成CO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由表3可以看出, 少量ZrO2的加入降低了CH4和C2~C4气态烃的选择性, 增加了C5+液态烃的选择性, 这可能是ZrO2的加入增加了Co对H2和CO的吸附, 增强了以分子状态吸附的乙烯键合能, 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已吸附CO的Co表面以π 和di-σ 键形式吸附, 使链增长反应易于进行[11]。随着ZrO2含量增加, Co和ZrO2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可还原Co减少, 虽分散度增加但还原度降低, 减弱了氢溢流效益, 导致CO转化率和C5+选择性减小。

表 3 Co-xZrO2/Acid-MMT催化剂的F-T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 Table 3 Reactivity of Co-xZrO2/Acid-MMT catalysts for F-T synthesis and the selectivity to the products
3 结 论

助剂ZrO2的加入没有改变钴物种的存在形态(钴物种仍以立方相Co3O4存在); 加入ZrO2后, ZrO2分散于Acid-MMT载体表面及孔道中, 阻碍了难还原Co物种的生成, 增大了Co粒径, 促进了Co还原, 提高了催化剂表面Co0活性位, 增大了催化剂的分散度和还原度, 加上钴锆间存在氢溢流及钴锆界面能促进CO的解离, 因而CO转化率和C5+选择性均提高; 随着ZrO2含量增加, Co和载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的同时Co和ZrO2物种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 Co粒径略降, 可还原的Co减少, 虽分散度增加但还原度降低, 减弱了氢溢流效益, 导致CO转化率和C5+选择性逐渐减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孙启文. 煤炭间接液化[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本文引用:1]
[2] 郝青青. 蒙脱土的结构裁剪及其负载钴催化剂的费-托反应行为[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引用:1]
[3] Khodakov A, Chu W, Fongarland P.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balt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long-chain hydrocarbons and clean fuels[J]. Chemical Reviews, 2007, 107(5): 1692-1744. [本文引用:1]
[4] Dry M E. Pres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the Fischer-Tropsch process[J].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4, 276(1/2): 1-3. [本文引用:1]
[5] 银董红, 李文怀, 杨文书, . 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1, 13(2): 118-127.
Yin Donghong, Li Wenhuai, Yang Wenshu, et al. Progress in cobalt-based catalysts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f hydrocarb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1, 13(2): 118-127. [本文引用:1]
[6] Zhang Y, Shinoda M, Tsubaki N. Development of bimodal cobalt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Catalysis Today, 2004, 93(95): 55-63. [本文引用:1]
[7] 李金林, 谢卫. 二氧化锆助剂对碳纳米管负载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2): 1-5.
Li Jinlin, Xie Wei. Effect of ZrO2 promot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tube 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s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30(2): 1-5. [本文引用:1]
[8] 王月伦, 陈建刚, 侯博, . 锆助剂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C]//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化工学会, 2008. [本文引用:1]
[9] 张俊岭, 赵红霞, 陈建刚. 锆改性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J]. 催化学报, 2002, 23(6): 530-534.
Zhang Junling, Zhao Hongxia, Chen Jiangang, et al. Influence of zirconia promoter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balt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2, 23(6): 530-534. [本文引用:1]
[10] Bonnelle J P, Grimblot J, Dhuysser A. Influence de la polarisation des liaisons sur les spectres esca des oxydes de cobalt[J]. 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 1975, 7(2): 151-162. [本文引用:1]
[11] Chen L, Shen J. Microcalorimetric adsorption studies of highly loaded Co-ZrO2/SiO2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1, 279(2): 246-25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