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丹丹,1992年生,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随着对丙烯需求的日渐增加,由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来实现对丙烯的增产,已成为增产丙烯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水热法制备一系列不同Sn掺杂量的Sn-MFI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相同Pt负载量的Pt/Sn-MFI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FT-IR和H2-TPR等表征考察不同Sn掺杂量的催化剂对丙烷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Sn1.3%-MFI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丙烷初始转化率为43.3%,丙烯选择性为98.9%。反应360 min后,丙烷转化率为25.1%,选择性保持不变。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ropylene,production of propylene by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In this work,a series of Sn-MFI suppor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Pt/Sn-MFI catalysts with the same Pt loading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N2 adsorption-desorption,FT-IR and so on.Influences of Sn-doped contents on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Pt/Sn1.3%-MFI catalyst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among the as-prepared catalysts.Initial conversion of propane was 43.3% and selectivity of propylene was 98.9%.After 360 min of reaction,conversion of propane decreased to 25.1% and selectivity unchanged.
丙烯作为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和丙烯腈等,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 2]。目前生产丙烯主要方法有丙烷脱氢制丙烯、蒸气裂解联产丙烯及催化裂化副产丙烯。由于石油资源逐渐短缺, 价格上升迅速, 传统的蒸气裂解联产丙烯法已经难以满足化工生产对丙烯的需求。所以, 利用价格低廉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丙烷脱氢制丙烯的主要工艺有丙烷直接脱氢和丙烷催化脱氢, 丙烷直接脱氢已实现工业化。丙烷催化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 受热力学平衡限制, 要获得高的丙烯收率通常需要在高温低压下操作[4, 5]。丙烷催化脱氢主要使用的催化剂为Pt系催化剂、Cr系催化剂和其他系列催化剂[6], 其中, Cr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如Pt且含有毒性并污染环境[7, 8]。常用催化剂载体是γ -Al2O3载体[9], 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高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而被应用于工业上。但是由于较多的酸性位导致更多积炭形成, 降低催化剂活性, 影响使用寿命。相比之下, 分子筛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和酸性, 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催化位点, 例如由于结构中的杂原子(通常为Al)或金属氧化物位点(例如Sn)中的不均衡电荷而形成的质子酸位点, 结构性杂原子或框架外聚簇[10]。分子筛由SiO4或AlO4四面体组成[11, 12], 其有序多元环通道被认为可以抑制积炭形成。
金属Sn作为常用助剂, 不仅具有“ 几何效应” 改变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界面特征, 而且可以促进碳沉积物从活性位点转移到载体, 减少催化剂积炭失活, 增加Pt基催化剂寿命, 因此改善催化稳定性[13]。Li B等[14]利用一锅法直接合成Sn-SBA-15载体, 具有防止Sn堵塞载体孔道的优点, 随后将Pt负载到Sn掺杂的SBA-15上, 制得的催化剂在丙烷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初始活性为43.8%, 选择性为98.5%。Zhang Y等[15]考察了Sn修饰的ZSM-5分子筛负载Pt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发现Sn物质的掺入导致Sn物质与载体之间强烈相互作用, 进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 掺杂Sn的ZSM-5负载Pt基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制丙烯中表现出优异性能, 初始活性为41.7%, 选择性为95.3%。研究表明, MFI分子筛作为ZSM-5分子筛的一种, 具有特殊的孔道结构和酸性, 也被作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载体应用于丙烷脱氢反应[16, 17, 18]。
本文以水热法原位掺杂不同含量的Sn制备Sn-MFI载体,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相同Pt负载量的Pt/Sn-MFI催化剂, 通过XRD、N2吸附-脱附、FT-IR和H2-TPR等表征考察不同Sn掺杂量对Pt/Sn-MFI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Sn-MFI载体制备:在5种不同质量的SnCl4· 5H2O前驱体中分别加入26.4 mL的25%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 固体溶解, 加入15.3 mL正硅酸四乙酯, 搅拌30 min, 然后加入25.4 mL去离子水, 搅拌24 h, 移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 160 ℃晶化48 h。待冷却至室温, 将白色固体离心并水洗3次, 60 ℃烘箱干燥12 h, 将所得白色固体放入马弗炉中550 ℃焙烧6 h, 升温速率2 ℃· min-1, 得到不同Sn掺杂量的Sn-MFI载体, Sn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1%、1.3%、2%和3%。
Pt/Sn-MFI催化剂制备:取相同化学计量的Pt前驱体溶于一定量去离子水中配成均一溶液,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将Sn-MFI载体加入溶液中, 超声30 min, 60 ℃烘箱干燥12 h, 500 ℃焙烧4 h, 升温速率2 ℃· min-1, 得到Pt负载的Pt/Sn-MFI催化剂。其中, Pt负载质量分数0.5%, 根据Sn掺杂量的不同, 将催化剂分别标记为Pt/Sn0-MFI、Pt/Sn1%-MFI、Pt/Sn1.3%-MFI、Pt/Sn2%-MFI和Pt/Sn3%-MFI。
XRD测定采用日本理学公司Ultima Ⅳ 型X射线衍射仪, CuKα , 工作电压40 kV, 工作电流40 mA, 扫描速率10° · min-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采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2460型吸附仪, 样品在300 ℃脱气预处理4 h, 以N2为吸附质进行静态吸附分析测试, BET法计算比表面积, BJH法计算孔道结构数据。
FT-IR表征采用美国Bruker公司Tensor Ⅱ 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样品与KBr以质量比1∶ 100混合均匀, 压成薄片, 置于样品池中进行扫描, 扫描范围(400~1 800) cm-1, 分辨率2 cm-1。样品室温下真空干燥, 除尽其中的水分, 再与KBr以质量比1∶ 100混合均匀进行压片。
H2-TPR测定采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Auto Chem 2920型化学吸附仪, 将0.1 g样品在300 ℃以流量30 mL· min-1的Ar气预处理1 h, 降至室温, 吹扫30 min, 切换为H2-Ar混合气, 程序升温至850 ℃, 升温速率10 ℃· min-1, TCD检测器检测记录信号。
丙烷催化脱氢性能评价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上进行, 催化剂装填量0.2 g, 在10%H2-Ar混合气500 ℃还原4 h, 并以安捷伦气相色谱仪7890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在线定性定量分析。反应气丙烷和氮气混合气进入反应器催化剂床层, 温度590 ℃, 丙烷与氮气体积比1∶ 2, 丙烷空速2.4 h-1。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通过碳平衡计算。
图1为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XRD图。
![]() | 图1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XRD图Figure 1 XRD patterns of Pt/Sn-MFI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a.Pt/Sn0-MFI; b.Pt/Sn1%-MFI; c.Pt/Sn1.3%-MFI; d.Pt/Sn2%-MFI; e.Pt/Sn3%-MFI |
由图1可以看出,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均在7.9° 、8.80° 、8.90° 、23.2° 、23.84° 和24.07° 出现归属于MFI的特征衍射峰[19, 20]; 在39.8° 和46.2° 未出现归属于Pt物种特征衍射峰[21], 表明Pt/Sn-MFI催化剂中Pt物种可能以高度分散形式存在, 或者与Pt负载量较低有关。随着Sn掺杂量增加, Pt/Sn-MFI催化剂也没有出现归属于Sn或SnOx物种的衍射峰, 可能是由于Sn掺入到MFI载体中而未被检测到。在Pt/Sn-MFI催化剂中, Pt分散性较好, 随着Sn掺杂量增加, 未影响Pt分散性。
图2为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 Pt/Sn-MFI催化剂均显示出典型的具有Ⅰ 型和Ⅱ 型等温线的微孔特征及高分压下的滞后环, 表明样品中存在介孔结构[22]。与掺杂Sn的Pt/Sn-MFI催化剂相比, Pt/Sn0-MFI催化剂在相对压力0.1~0.3出现H2滞后环, 可能是由粒子之间堆积的狭缝孔造成。掺杂Sn后, Pt/Sn-MFI催化剂在相对压力0.1~0.3未发现滞后环, N2吸附-脱附曲线发生变化, 表明金属Sn的掺杂会改变MFI载体的孔道结构。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织构性能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 随着金属Sn掺杂量的增多, Pt/Sn-MFI催化剂比表面积影响不大, 但孔径增加, 可能是由于掺杂的Sn金属进入催化剂孔道所致。Pt/Sn-MFI催化剂与没有掺杂Sn的Pt/Sn0-MFI催化剂的微孔孔容几乎相同, 表明所有Pt/Sn-MFI催化剂均是以完全结晶形式存在, 并且存在Sn时, 对MFI通道中吸附能力没有损失。
![]() | 表1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织构性能 Table 1 Textural properties of Pt/Sn-MFI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
图3为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FT-IR谱图。
![]() | 图3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FT-IR谱图Figure 3 FT-IR spectra of Pt/Sn-MFI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a.Pt/Sn0-MFI; b.Pt/Sn1%-MFI; c.Pt/Sn1.3%-MFI; d.Pt/Sn2%-MFI; e.Pt/Sn3%-MFI |
由图3可以看出, 963 cm-1、803 cm-1和455 cm-1处出现了归属于无定型SiO2的特征峰[3]。963 cm-1处特征峰是由于Si-OH中非桥连的氧原子(Si-
图4为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H2-TPR曲线。
![]() | 图4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H2-TPR曲线Figure 4 H2-TPR curves of Pt/Sn-MFI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a.Pt/Sn0-MFI; b.Pt/Sn1%-MFI; c.Pt/Sn1.3%-MFI; d.Pt/Sn2%-MFI; e.Pt/Sn3%-MFI |
由图4可以看出, 对于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 H2消耗峰随着Sn掺杂量的增大呈明显增大趋势, 对于Pt/Sn0-MFI催化剂, 在(200~300) ℃未出现明显的H2消耗峰, 表明在Pt/Sn0-MFI催化剂上几乎不存在氧化态Pt物种。但Pt/Sn0-MFI催化剂在(400~600) ℃出现明显的H2消耗峰, 可能归因于残余的氯氧化铂(PtOxCly)对还原的抵抗力更强, 不会被完全还原[25]。在Pt/Sn-MFI催化剂上, 随着Sn掺入, 在(200~300) ℃出现明显的H2消耗峰, 表明在Pt/Sn-MFI催化剂上均出现了氧化态Pt物种。对于Pt/Sn1%-MFI催化剂和Pt/Sn1.3%-MFI催化剂, 在(400~700) ℃还原峰均不明显。随着Sn掺杂量继续增加, Pt/Sn2%-MFI催化剂和Pt/Sn3%-MFI催化剂在(400~700) ℃还原峰面积随之增加。在(400~700) ℃还原峰可归结于Sn4+→ Sn2+→ Sn0的还原峰[26], 表明Sn物种与活性组分Pt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有部分Sn原子脱离了MFI分子筛骨架, 形成Sn或SnOx物种的H2消耗峰。
图5为不同Sn掺杂量Pt/Sn-MFI催化剂的丙烷催化脱氢性能。
![]() | 图5 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性能Figure 5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t/Sn-MFI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n-doped amounts for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
由图5可以看出, 未掺杂Sn的Pt/Sn0-MFI催化剂上初始转化率最低, 表明Sn的掺入可以提高Pt/Sn-MFI催化剂上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随着Sn掺杂量增加, 丙烷初始转化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着Sn掺杂质量分数从1%增至1.3%, 丙烷初始转化率由25.7%增至43.3%, 并且Pt/Sn1.3%-MFI催化剂上丙烯选择性可以达到98.9%。反应进行360 min仍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Sn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在反应360 min后, 丙烷转化率相差较大, 其中, Pt/Sn1.3%-MFI催化剂上丙烷转化率最高为25.1%, Pt/Sn0-MFI催化剂上为9.5%, Pt/Sn1%-MFI催化剂上为19.2%, Pt/Sn2%-MFI催化剂上为22.1%, Pt/Sn3%-MFI催化剂上为17.0%。可能是Sn掺杂质量分数较低时(< 2%), Pt纳米颗粒尺寸相对较小, 金属Pt利用率高。随着Sn掺杂量增加, 活性组分Pt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数目增多, 丙烷转化率增加, 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好。但金属Sn掺杂量较高时, 部分Sn从MFI分子筛骨架脱离, 使Pt纳米颗粒尺寸相对较大, 金属Pt原子利用率低, 丙烷初始转化率降低。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n掺杂的Sn-MFI载体, 并利用浸渍法将Pt负载到Sn-MFI载体上, 得到一系列Sn不同掺杂量的Pt/Sn-MFI催化剂。Pt/Sn1.3%-MFI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 丙烷初始转化率43.3%, 丙烯选择性为98.9%; 反应360 min后, 丙烷转化率为25.1%, 选择性保持不变。当Sn掺杂质量分数1.3%时, 催化剂活性组分Pt与Sn相互作用最强, 从而使MFI骨架上Sn物种更难从MFI骨架脱离而被还原, 使Pt/Sn-MFI催化剂在360 min后仍保持较高的丙烷转化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