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 威,1987年生,男,陕西省商洛市人,博士,讲师。
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浸渍提拉法在陶瓷基片表面制备Ni掺杂改性TiO2薄膜。研究不同Ni与Ti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对Ni-TiO2薄膜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XRD、光化学反应仪、色差仪等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实验法得到制备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优Ni-TiO2薄膜的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焙烧温度600 ℃,保温时间2 h。Ni-TiO2薄膜在白炽灯光照2 h后,对表面涂覆的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高达93.02%。
In this paper,Ni modified TiO2film on the surface of ceramic substrate was prepared with sol-gel and dip coating method.The effects of Ni/Ti molar ratio,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on the visible-light catalytic activity of Ni-TiO2 films were investigated.The Ni-TiO2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strument and colorimeter.Ni/Ti molar ratio,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of Ni-TiO2 film with the best visible-light catalytic activity obtained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0.3, 600 ℃ and 2 h respectively.The degradation rate of Rhodamine B solution is 93.02% with the Ni-TiO2 film in visible light after 2 h.
自Fujishima A报道TiO2晶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将水分子分解以来, TiO2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抗污自洁和光能转化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1]。锐钛矿相TiO2具有光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好、抗氧化性能强、安全无毒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但纯锐钛矿相TiO2禁带宽度较大(3.2 eV), 在紫外光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 而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催化活性较低, 极大的限制了TiO2的应用范围[2, 3]。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可在 TiO2 晶格中引入缺陷或使晶格膨胀, 从而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 有效提高TiO2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催化活性[3, 4, 5]。
目前, 常用的掺杂金属离子有Fe3+、Co2+、Ni+、La3+、Ge4+、Ag+和Zn2+等[6, 7, 8, 9, 10, 11, 12, 13, 14]。周艳军等[8]分别通过离子注入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e掺杂改性TiO2薄膜, 结果表明, Ge离子注入TiO2薄膜体相比溶胶-凝胶掺杂TiO2 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陈少华等[9]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La 掺杂TiO2薄膜, 在400 ℃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阮新潮等[10]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Ni 掺杂TiO2薄膜, 结果表明, 在550 ℃保温 2 h, 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孙怀宇等[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掺杂TiO2薄膜, 结果表明, 当焙烧温度为500 ℃时, 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且随着银掺入量的增加, 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王俊刚等[1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t掺杂TiO2薄膜, 当Pt的掺杂量为0.3%时,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
本文以钛酸丁酯为钛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掺杂改性TiO2薄膜, 采用罗丹明B为溶液作为降解物, 结合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Ni与Ti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Ni-TiO2薄膜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将16 mL钛酸丁酯与60 mL无水乙醇均匀混合, 加入少量乙酰丙酮制得淡黄色溶液A; 再将60 mL无水乙醇、6 mL去离子水和2 mL盐酸均匀混合, 再加入(0.2~0.5) g的硝酸镍, 搅拌溶解得溶液B; 将溶液A均匀滴入溶液B, 搅拌30 min, 充分混合均匀, 陈化10 h获得溶胶C; 用超声清洗过的白色陶瓷基片作为载体, 采用浸渍提拉法进行镀膜, 80 ℃下干燥10 min, 一定温度下焙烧后制得Ni-TiO2薄膜。
将浓度为1 g· L-1的罗丹明B溶液均匀涂抹(4 cm× 4 cm)在涂覆Ni-TiO2薄膜的陶瓷基片上, 黑暗中浸渍2 h, 待陶瓷基片对罗丹明B溶液吸附完全, 采用白炽灯[(500~700) nm, 300 W)]照射一定时间, 测量不同时刻陶瓷基片表面的L* (亮度), a* (洋红色至绿色), b* (黄色至蓝色)值, 计算降解率。
△ E=[(L0-Lt)2 +(a0-at)2+(b0-bt)2]1/2 (1)
降解率=
式中, L0为光照前基片的L值; a0为光照前基片的a值; b0为光照前基片的b值; Lt为光照不同时间基片的L值; at为光照不同时间基片的a值; bt为光照不同时间基片的b值; △ E为色度差值; △ E0为光照不同时间基片与未受光照基片色度的差值; △ Et为受污染前后基片的色度差值。
采用荷兰Panlytical公司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检测Ni-TiO2薄膜物相组成, 工作电压40 kV, 工作电流40 mA, Cu靶, 扫描速率3 ° · min-1, 扫描角度10° ~90° ; 采用德国ZEISS 公司CS-200型精密色差仪对Ni-TiO2薄膜的可见光降解率进行检测。
通过掺杂不同Ni含量研究其对TiO2薄膜晶型结构及光催化活性影响, 分别加入0.2 g、0.4 g和0.5 g的NiNO3制备Ni与Ti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2、0.3和0.4的溶胶, 经浸渍提拉镀膜后, 在600 ℃保温2 h制得不同Ni与Ti物质的量比的Ni-TiO2薄膜。图1为不同Ni含量掺杂制备的Ni-TiO2薄膜XRD图。
从图1可以看出, 三种Ni-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均为锐钛矿相。Ni掺入量对TiO2的结晶度影响较大。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2时, 衍射峰强度略低, 表明TiO2的结晶度略差。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4时, 衍射峰宽化, 峰强较低, 表明Ni的掺入过量, 使TiO2的结晶度显著降低。而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时, 衍射峰强度较高, 峰型较尖锐, 说明此Ni掺量制备的TiO2薄膜结晶度较好。
表1为不同Ni含量掺杂制备的Ni-TiO2薄膜在白炽灯下照射2 h后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
![]() | 表1 不同Ni掺量制备Ni-TiO2薄膜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 Table 1 Degradation data of Rhodamine B solution on TiO2 film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Ni |
由表1可以看出, 随着Ni与Ti物质的量比的增大, 光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当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时, 制备的Ni-TiO2薄膜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 结合XRD分析结果说明Ni-TiO2薄膜结晶程度越好, 越有利于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采用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的溶胶, 经浸渍提拉镀膜后, 在不同焙烧温度下保温2 h制得Ni-TiO2薄膜。图2为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Ni-TiO2薄膜XRD图。
从图2可以看出, 焙烧温度为550 ℃时, 制备的Ni-TiO2薄膜晶体结构为锐钛矿相, 衍射峰强度较低, 结晶度较差。焙烧温度为600 ℃时, 制备的Ni-TiO2薄膜依然保持为锐钛矿晶相, 衍射峰强度较高, 结晶度较高。焙烧温度高于650 ℃后, 制备的Ni-TiO2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成金红石相, 由于金红石相的光催化活性较差, 因此, 焙烧温度过高不利于提高Ni-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表2为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Ni-TiO2薄膜在白炽灯下照射2 h后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
![]() | 表2 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Ni-TiO2薄膜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 Table 2 Degradation data of Rhodamine B solution on Ni-TiO2 films calcin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Ni-TiO2薄膜从锐钛矿相逐渐转化为金红石相, 光降解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光降解率在600 ℃达到最大, 说明锐钛矿相的Ni-TiO2薄膜较金红石相的Ni-TiO2薄膜的可见光降解率更高。同时Ni-TiO2薄膜的锐钛矿相结晶度越高, 可见光催化活性越高。
采用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的溶胶, 经浸渍提拉镀膜后, 在焙烧温度600 ℃下保温1 h、2 h、4 h制得Ni-TiO2薄膜。图3为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备的Ni-TiO2薄膜XRD图。
从图3可以看出, 保温1 h和2 h, 制备的Ni-TiO2薄膜晶体结构均为锐钛矿相, 保温2 h比保温1 h的衍射峰更尖锐, 表明Ni-TiO2薄膜保温2 h的锐钛矿相结晶度更好。随着保温时间继续延长, 保温4 h时制备的Ni-TiO2薄膜中部分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由于金红石相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较低。因此, 保温时间为2 h制备的Ni-TiO2薄膜性能较优。
表3为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备的Ni-TiO2薄膜在白炽灯下照射2 h后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
![]() | 表3 不同保温时间制备的Ni-TiO2薄膜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 Table 3 Degradation data of Rhodamine B solution on Ni-TiO2 films with different soaking times |
从表3可以看出, 保温2 h制备的Ni-TiO2薄膜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1 h,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至4 h, 可见光降解率急剧降低, 主要是因为保温4 h, Ni-TiO2薄膜中部分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相, 金红石相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较低所致。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对Ni-TiO2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选取Ni与Ti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保温时间3个影响因素, 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 采用L9(33)正交表进行试验, 考察各因素对Ni-TiO2薄膜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4, 正交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见表5。
![]() | 表4 试验因素与水平表 Table 4 Factors and levels |
![]() | 表5 正交优化设计实验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orthogonal design test |
由表5极差分析结果可知, 三个因素对Ni-TiO2薄膜可见光降解率的影响主次程度依次为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和Ni与Ti物质的量比。制备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佳Ni-TiO2薄膜的工艺参数为B2C2A2, 即焙烧温度为600 ℃, 保温时间为2 h, 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此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制备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优Ni-TiO2薄膜的Ni与Ti物质的量比为0.3, 焙烧温度600 ℃, 保温时间2 h。考虑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 采用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Ni-TiO2薄膜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三因素的主次程度依次为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和Ni与Ti物质的量比; 其最优工艺参数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Ni-TiO2薄膜为锐钛矿相, 且结晶度较高, 在白炽灯光照2 h后, 对表面涂覆1 g· L-1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高达93.02%。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