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何世雄,1987年生,男,河北省任丘市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有机金属催化剂。
采用液相本体聚合法考察了原料丙烯中的微量液态杂质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醇、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对丙烯聚合催化剂影响不同。其中,异丙醇和丙醛主要影响NG和DQ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甲基叔丁基醚对活性影响不明显。3种液态含氧杂质对NG和DQ催化剂的定向能力的影响有区别,但总体影响不显著。工业生产中,应控制3种杂质含量低于60×10-6,以保证催化剂有优良的活性和较高等规度的聚丙烯产物。含氧液态化合物杂质对NG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异丙醇>甲基叔丁基醚>丙醛;对DQ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丙醛>异丙醇>甲基叔丁基醚。
Effects of three liquid impurities in raw propylene,including isopropanol,propionaldehyde and methyl tert-butyl ether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available NG and DQ catalysts in terms of relative activity and isotacticity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propylene bulk polymeriz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ese three liquids gi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NG and DQ catalysts drop more obviously in the presence of isopropanol and propionaldehyde,compared with methyl tert-butyl ether.However,the isotacticity changes are similar by adding these three liquids respectively in the polymerization.In order to avoid the deactivation of catalysts,the content of these three liquid impurities should be controlled less than 60×10-6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liquid impurities on the NG catalyst activity are in order of isopropanol>methyl tert-butyl ether>propionaldehyde,while effects on DQ catalyst are of propionaldehyde> isopropanol>methyl tert-butyl ether.
聚丙烯作为聚烯烃工业的重要产品, 其产能、产量和需求近年来快速增长[1, 2]。现阶段在聚丙烯工业中主要使用的是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 因其活性高, 聚合物规整性好等特性, 故对原料丙烯单体中杂质含量的要求也较为严格[2, 3, 4, 5]。不同工艺生产的丙烯单体原料, 其杂质种类和含量区别较大, 全球气态烯烃原料一直以石油工艺路线为主[6, 7, 8, 9]。各种杂质均会对丙烯聚合过程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在降低催化剂活性、毒害活性中心或者提高链终止反应发生几率, 降低催化剂活性和定向能力[10, 11, 12]。
NG和DQ催化剂[13, 14]作为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并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催化剂, 其催化性能和工业使用情况受到很大关注, 本课题组报道了几种常见的制备、分离或净化过程中产生, 并可能存在于出厂丙烯原料中的微量气态杂质对这两类聚丙烯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15, 16]。本文继续采用液相本体聚合法, 选取工业上常用3种液态含氧化合物(异丙醇、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为微量杂质引入到丙烯原料中, 考察其对NG和DQ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NG和DQ型聚丙烯催化剂(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北京奥达分公司); 丙烯为聚合级(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 并经过净化系统进一步纯化; 三乙基铝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分析纯(德国Aldrich试剂公司), 并制备成一定浓度的己烷溶液在聚合时加入到体系中。
聚合反应在5 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内进行, 反应釜先由氮气吹扫, 再经丙烯气体充分置换, 先加入2.5 mmol的三乙基铝, 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固体催化剂组分[(8~10) mg], 最后通入1.2 L氢气, 完毕后通入液态丙烯2.3 L, 持续升温至70 ℃后开始计时, 1 h后聚合完成, 反应釜经降温、排空泄压后, 从出料口得到白色聚丙烯固体粉料。由于异丙醇、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均为聚丙烯催化剂的毒性剂, 为避免催化剂在未聚合前失活, 先将杂质与少量原料进行混合, 加入到聚合系统充分分散后, 再引入催化剂等其他组分。
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 等规指数是评价聚丙烯产品、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聚合物的等规度的测定一般采用沸腾正庚烷抽提法(又称索氏萃取法), 具体测定方法是先将聚丙烯充分干燥, 再使用沸腾的正庚烷抽提4 h后, 计算抽提后聚丙烯剩余质量与抽提前的质量比, 即为聚丙烯的等规指数(也称等规度)。
在聚合过程中引入少量异丙醇杂质后, 考察异丙醇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活性影响, 结果见图1。
![]() | 图1 异丙醇含量对催化剂相对催化活性的影响Figure 1 Effects of isopropanol concentration on relativ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NG and DQ catalysts in bulk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
从图1可以看出, 异丙醇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活性影响较大。在异丙醇低含量区, 尤其是当异丙醇的含量小于60× 10-6时, 两种催化剂活性衰减都相对缓慢, 其活性仍能维持在初始值的80%以上; 但当异丙醇含量大于60× 10-6时, 两种催化剂的活性迅速衰减, 直到最后丧失催化活性。可见两种催化剂以异丙醇含量60× 10-6为临界点, 在低含量区域, 均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相比而言, DQ催化剂对异丙醇抗干扰能力优于NG催化剂, 无论是在低于还是高于临界点范围, 其活性衰减速率明显缓于NG催化剂。
图2为异丙醇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继续选择60× 10-6作为临界点进行分析。
![]() | 图2 异丙醇含量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Figure 2 Effects of content of isopropanol on isotacticity of NG and DQ in the polymerization |
从图2可以看出, 在异丙醇含量小于临界点时, 通过使用两种催化剂获得的聚丙烯产物等规度变化均不大; 进一步分析, 选取杂质含量为120× 10-6作为第二临界点, 从图1可以看到, 当异丙醇含量高于第二临界点时, DQ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已衰减近40%, 但图2显示产物的等规度仍约在97.5%; 说明异丙醇对NG和DQ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影响较小, 但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则更明显。
在聚合过程中引入少量丙醛杂质后, 考察丙醛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活性影响, 结果见图3。
![]() | 图3 丙醛含量对催化剂相对催化活性的影响Figure 3 Effects of propionaldehyde concentration on relativ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G and DQ catalysts in bulk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
从图3可以看出, 在丙醛含量低于临界含量(60× 10-6)时, NG和DQ催化剂聚合活性保持在80%以上, 但当丙醛浓度进一步提高, DQ催化剂的聚合活性迅速下降, 尤其是当浓度达到第二临界含量(120× 10-6)时, DQ催化剂活性已降到不足初始的20%, 而NG催化剂仍然维持较高的聚合活性, 衰减幅度小于20%; 当丙醛含量高于140× 10-6, 其对NG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才会很明显的体现, 可见NG催化剂的耐丙醛性能显著优于DQ催化剂。
图4为丙醛含量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
![]() | 图4 丙醛含量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Figure 4 Effects of content of propionaldehyde on isotacticity of NG and DQ catalysts in the polymerization |
从图4可以看出, 在丙醛含量小于第二临界点时, 通过NG和DQ催化剂获得的聚丙烯产物等规度变化不大, 但随着丙醛含量的增加, 有别于异丙醇的是, 丙醛对具有较高定向能力的NG催化剂的影响略大于对DQ催化剂的影响(斜率较大)。
在聚合过程中引入少量甲基叔丁基醚杂质后, 考察甲基叔丁基醚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活性影响, 结果见图5。
![]() | 图5 甲基叔丁基醚含量对催化剂相对催化活性的影响Figure 5 Effects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concentration on relativ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NG and DQ catalysts in bulk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
从图5可以看出, 甲基叔丁基醚对两种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影响较弱, 尤其是在浓度低于第二临界点时, 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降低小于10%~15%。当杂质浓度进一步提高到接近400× 10-6时, 两种催化剂活性下降明显, 但仍然保持了约60%的初始活性值。对比图1和图3, 在未达到此杂质浓度前, 更低浓度的异丙醇和丙醛均已经使两种催化剂失去80%以上的活性, 表明甲基叔丁基醚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明显小于醇和醛。当甲基叔丁基醚含量提高到接近1 800× 10-6时, 催化剂活性下降明显, 产物较少。
图6为甲基叔丁基醚含量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
![]() | 图6 甲基叔丁基醚含量对催化剂定向能力的影响Figure 6 Effects of content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on isotacticity of NG and DQ catalysts in the polymerization |
从图6可以看出, 两种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几乎不受甲基叔丁基醚含量的影响, 随着甲基叔丁基醚的加入, NG催化剂定向能力下降的更明显。对比图2和图4, 甲基叔丁基醚对催化剂定向能力影响的区别不明显, 使用两种催化剂获得的聚丙烯产物等规度变化不大。
对比图1, 图3和图5可以看出, 少量异丙醇杂质的加入对NG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 而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加入则对DQ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丙醛对DQ催化剂活性影响相比甲基叔丁基醚更大, 可能是因丙醛有更大的极性和氧上更多的孤对电子, 使其更易与钛活性中心发生反应, 进而破坏了催化剂结构, 造成活性衰减。在含量低于第一临界点(60× 10-6)时, 异丙醇和丙醛的加入使催化剂相对活性降低幅度小于20%, 故在使用NG和DQ催化剂时应控制这些含氧液态杂质的含量不大于此值。
为进一步对3种含氧化合物杂质与其余杂质进行横向比较, 采用文献[15, 16]提及的相对毒性系数概念及计算方法, 3种杂质的毒性系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 | 表1 含氧化合物的相对毒性系数表 Table 1 Calculated relative toxicity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impurities |
从表1可以看出, 与甲醇相比, 异丙醇、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作为杂质对NG和DQ型催化剂的毒害较小。其中, 异丙醇对NG催化剂的毒害程度较大, 相对毒性系数可达0.50, 而丙醛对NG催化剂的毒害程度最小, 相对毒性系数仅为0.25。
总体而言, 3种含氧液态杂质对NG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异丙醇> 甲基叔丁基醚> 丙醛; 对DQ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丙醛> 异丙醇> 甲基叔丁基醚。
(1) 采用液相本体聚合法考察了原料丙烯中的微量液态杂质对NG和DQ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异丙醇、丙醛和甲基叔丁基醚对丙烯聚合催化剂影响不同。其中, 异丙醇和丙醛主要影响NG和DQ催化剂的聚合活性, 甲基叔丁基醚对活性影响不明显。3种液态含氧杂质对NG和DQ催化剂的定向能力的影响有区别, 但总体影响不显著。
(2) 工业实际生产中, 应控制三种杂质含量低于60× 10-6, 以保证催化剂有优良的活性和较高等规度的聚丙烯产物。含氧液态化合物杂质对NG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异丙醇> 甲基叔丁基醚> 丙醛; 对DQ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为丙醛> 异丙醇> 甲基叔丁基醚。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