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Ni-MCM-41制备及其对苯甲醛加氢的催化性能
王宁, 李保山*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通讯联系人:李保山,1962年生,男,山东省曹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等。

作者简介:王 宁,1992年生,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MCM-41为载体,碱性条件下,合成Pd/Ni-MCM-41。通过XRD、HR-TEM、FT-IR和BET等对Pd/Ni-MCM-41进行表征。Pd/Ni-MCM-41的比表面积为(444.32~621.69) m2·g-1,孔容为(0.54~0.69) cm3·g-1,孔径分布均匀,主要集中在(2~4) nm。将Pd/Ni-MCM-41用于苯甲醛加氢制备苯甲醇反应中,Ni质量分数6%时,在反应温度100 ℃和反应压力0.20 MPa条件下反应2 h,苯甲醛转化率65.1%,苯甲醇选择性为100%。

关键词: 催化化学; Pd/Ni-MCM-41; 苯甲醛; 苯甲醇
中图分类号:O643.36;TQ243.4      
Preparation of Pd/Ni-MCM-41 an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for benzaldehyde hydrogenation
Wang Ning, Li Baosh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Resource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Pd/Ni-MCM-41 was synthesized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with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s template,ethyl orthosilicate as silicon source and MCM-41 as carrier,and characterized by XRD,HR-TEM,FT-IR,BET and so on.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d/Ni-MCM-41 was (444.32-621.69) m2·g-1,pore volume was (0.54-0.69) cm3·g-1,and pore size was (2-4) nm.When Pd/Ni-MCM-41 with Ni mass fraction of 6% was used in hydrogenation of benzaldehyde to benzyl alcohol,conversion of benzaldehyde was 65.1% and selectivity was 100% in 2 h under 100 ℃ and 0.20 MPa.

Keyword: catalytic chemistry; Pd/Ni-MCM-41; benzaldehyde; benzyl alcohol

苯甲醇也称苄醇,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 可用于制备苄基酯或醚,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苯甲醇也是一种重要的定香剂, 可以用于调配香料和肥皂; 还可以用作油墨溶剂、照相显影剂、镜片着色剂和纺织印染助剂中的增塑剂等。如何高效、清洁制备苯甲醇是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目前, 生产苯甲醇的方法有氯化苄水解法[1, 2]、甲苯氧化法[3]、苯甲醛还原法[4, 5]和酵母还原法[6]等。氯化苄水解法是目前生产苯甲醇的主要方法, 生产技术成熟, 可以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7], 间歇法转化率较低, 而连续法反应条件苛刻; 甲苯氧化法转化率低, 副产物较多; 酵母还原法转化率低, 反应时间长; 苯甲醛还原法也是目前合成苯甲醇的主要方法之一, 苯甲醛还原有苯甲醛加氢还原和电化学还原等, 其中, 加氢还原转化率高, 选择性好, 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

苯甲醛加氢目前应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包括钯[8]、铂[9]和铜[10]等, 其中钯催化的副反应较少, 是较为理想催化剂。该反应的催化剂载体包括金属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镁)及非金属载体(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活性炭)。为了减少副反应发生及减小载体表面与氢的相互作用, 选择非金属载体较好。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碱性条件下, 利用晶格定位法合成Pd/Ni-MCM-41, 并研究其对苯甲醛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试 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分析纯, 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 正硅酸乙酯、浓氨水、氯化钯、六水合氯化镍、浓盐酸, 均为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去离子水, 自制; 高纯氢气, > 99.99%, 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有限公司; 苯甲醛、十二烷, 均为分析纯, 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 苯甲醇, 分析纯, 北京化工大学。

1.2 Pd/Ni-MCM-41制备

称取1.6 g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于三口烧瓶中, 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称取一定量六水合氯化镍, 溶解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 然后称取0.20 g氯化钯, 用去离子水和浓盐酸溶解, 再加入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 搅拌30 min; 将5 mL正硅酸乙酯逐滴加入混合溶液中, 搅拌充分混合均匀; 3 h后加入浓氨水, 调节溶液pH=11; 搅拌6 h转入水热反应釜, 110 ℃晶化2天; 取出, 抽滤, 洗涤至中性, 干燥, 对样品进行还原, 在氢气氛围和450 ℃还原1 h。还原后样品进行焙烧, 最终得到Pd/Ni-MCM-41。Pd质量分数1%, 制备了Ni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的3个样品, 分别标记为样品1、样品2和样品3。作为对比, 制备了Pd质量分数1%的Pd/MCM-41, 标记为样品4。

1.3 Pd/Ni-MCM-41表征

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Rigaku-12 kW型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样品结构, 测定速率10° · min-1, 工作电压40 kV, 工作电流35 mA, 小角范围0.5° ~7° , 广角范围10° ~70° 。

采用英国Oxford公司JEM-210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样品孔道结构, 加速电压200 kV, 稳定电流101.3 mA。

采用瑞士布鲁克公司VECTOR 22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分析样品的官能团种类和杂原子存在形式。

采用德国卡尔蔡司公司Supra 55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SEM-mapping分析, 分析样品元素分布情况。

采用美国康塔公司Quandasorb SI型物理吸附分析仪分析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积。

1.4 加氢催化性能实验

取0.04 g催化剂加入厚壁耐压瓶中, 以十二烷作溶剂, 加入10 mL十二烷, 将催化剂超声分散, 加入0.10 mL苯甲醛, 通入少量氢气进行排空, 待容器内空气排净后, 盖好塞子, 通入氢气, 将油浴锅调节至80 ℃, 磁力搅拌2 h。反应结束后, 进行过滤, 收集液体产物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Pd/Ni-MCM-41表征

2.1.1 XRD

图1为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小角XRD图。

图1 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小角XRD图Figure 1 Small angle XRD patterns of Pd/Ni-MCM-41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由图1可知, 1%Pd-MCM-41和1%Pd/3%Ni-MCM-41在约2.3° 有(100)晶面衍射峰, 并约在3.8° 和4.3° 的(110)和(200)晶面衍射峰比较明显, 表明Ni含量很低时, 样品结构比较规整; 随着Ni含量的增加, 约2.3° 的衍射峰强度减弱, 峰宽变大, Ni质量分数9%时, 只在2.3° 有一个很弱的衍射峰, 表明此时样品只是具备简单的介孔结构, 规整度较差。这是由于Pd和Ni的半径比Si半径大, Pd和Ni进入骨架形成Pd— O和Ni— O, 其键长大于Si— O的键长, 使骨架部分坍塌, 规整度降低。

图2为还原前后1%Pd/3%Ni-MCM-41的广角XRD图。由图2可知, 还原前后在约23° 有1个宽峰, 这是样品经过高温煅烧除去模板剂后剩余的无定型SiO2特征峰; 还原后样品在约40° 和46° 出现了Pd(111)和Pd(200)晶面衍射峰, 而还原前样品并未出现Pd任何衍射峰, 表明经过氢气还原处理, 骨架中Pd2+被还原为Pd。图中未出现任何Ni或Ni氧化物的衍射峰, 文献[12]表明在低于750 ℃条件下, 骨架中Ni无法被还原出来, 所以Ni高度分散在MCM-41骨架中。

图2 还原前后1%Pd/3%Ni-MCM-41的广角XRD图Figure 2 Wide angle XRD patterns of 1%Pd/3%Ni-MCM-41 before and after reduction

2.1.2 HR-TEM

图3为不同Ni含量Pd/Ni-MCM-41还原前后的HR-TEM照片。

图3 不同Ni含量Pd/Ni-MCM-41还原前后的HR-TEM照片Figure 3 HR-TEM images of Pd/Ni-MCM-41 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由图3可知, 还原前3个样品均具有规整的六方相孔道结构, 表明在引入1%Pd和9%Ni条件下, 样品仍可以保持MCM-41的典型结构。在保持Pd含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Ni含量的增加, 还原前后样品的规整度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Pd和Ni的半径大于Si半径, Pd和Ni进入MCM-41骨架后, 导致骨架结构不平衡, 部分骨架坍塌。还原后, 样品中出现了Pd纳米颗粒, 其颗粒大小随着Ni含量的提高略增, 这是由于Ni含量升高, 导致骨架结构坍塌更加严重, Pd纳米颗粒团聚, 形成较大颗粒。

2.1.3 FT-IR

图4为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FT-IR谱图。从图4可以看出, 位于3 450 cm-1和1 63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MCM-41的Si— OH键和吸收水分子的特征吸收峰; 位于1 093 cm-1和1 234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MCM-41骨架Si— O— Si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位于8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Si— O— Si的对称伸缩振动峰; 位于46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Si— O键的弯曲振动峰; 4个样品均具有上述吸收峰, 不同特征峰体现在位于960 cm-1附近的吸收峰。这个吸收峰的出现目前还没有固定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杂原子进入分子筛骨架中, 取代硅原子造成的局部骨架不对称引起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Si-O…H中的Si-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4个样品在960 cm-1附近的吸收峰随着Ni含量的增加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 即发生红移, 并逐渐增强, 这是由于金属进入分子筛骨架形成了Si— O— M键[1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证明, 未还原样品的Pd和Ni进入了分子筛骨架中。

图4 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FT-IR谱图Figure 4 FI-IR spectra of Pd/Ni-MCM-41 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2.1.4 SEM-mapping

为判断样品中元素的分散状态, 选取金属含量最低的样品, 即1%Pd/3%Ni-MCM-41进行测试。图5为1%Pd/3%Ni-MCM-41的Si、O、Ni和Pd的SEM-mapping照片。

图5 1%Pd/3%Ni-MCM-41的SEM-mapping照片Figure 5 SEM-mapping images of 1%Pd/3%Ni-MCM-41

从图5可以看出, Si和O是构成MCM-41的骨架元素, 含量很高, 代表这两种元素的点分布极其密集, 与样品的形状轮廓一致; Ni和Pd含量低, 代表这两种元素的点分布较为稀疏, 但分布情况也与样品形状一致, 并且高度均匀分散。

2.1.5 BET

图6为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N2吸脱-脱附等温曲线和孔径分布。

图6 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和孔径分布Figure 6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Pd/Ni-MCM-41 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从图6可以看出, 4个样品的等温线均属于Ⅳ 型, 具有明显的迟滞回线。在相对压力为0.3~0.5时出现了突跃, 这是由氮气的毛细管凝聚现象所致, 突跃的存在说明样品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随着Ni含量的增加, 突跃程度减弱, 说明其孔道结构的规整度降低, 与XRD的分析吻合。样品的孔径主要集中(2~4) nm, 属于介孔范围。保持Pd含量不变, 随着Ni含量的增加, 孔径分布曲线峰型逐渐减弱, 孔径集中范围逐渐增大, 说明Ni的引入导致孔径增大, 这是由于Ni— O键长大于Si— O键长, Ni进入破坏了MCM-41骨架结构, 致使其骨架坍塌, 孔径增大。

表1为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孔结构参数。

表1 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孔结构参数分析 Table 1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Pd/Ni-MCM-41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表1可以看出, 随着Ni含量的增加, 比表面积逐渐减小, 而孔容和平均孔径逐渐增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 Ni质量大于Si质量, Ni进入骨架后导致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减小, 即比表面积减小; (2) Ni进入骨架中, 导致骨架坍塌, 多个孔道贯通, 致使比表面积减小。

2.2 Pd/Ni-MCM-41催化性能

以苯甲醛加氢生成苯甲醇为探针反应, 研究Pd/Ni-MCM-41的催化性能。

2.2.1 反应时间

在反应温度80 ℃和反应压力0.15 MPa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Pd/Ni-MCM-41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7。

图7 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Figure 7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由图7可以看出, 反应1 h, 转化率即可达到35.7%, 继续增加反应时间, 转化率逐渐提高, 但提高幅度很小, 每1 h转化率增加不到1%。4 h内反应产物只有苯甲醛, 选择性达100%。最佳反应时间选择2 h。

2.2.2 反应温度

考虑到苯甲醛的加氢产物可能有甲苯, 甲苯沸点低, 为110.6 ℃, 由于反应物较少, 若生成少量甲苯汽化, 则会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计算, 因此反应温度设定在110 ℃以下。在反应时间2 h和反应压力0.15 MPa条件下, 考察反应温度对Pd/Ni-MCM-41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8。

图8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Figure 8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由图8可以看出, 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 转化率逐渐提升, 每升高20 ℃, 转化率大概提升3%, 说明反应温度对转化率有较大影响。温度升高对苯甲醇选择性没有影响, 选择性100%。因此, 最佳温度选择100 ℃。

2.2.3 反应压力

考虑到反应装置的耐压能力, 将反应体系压力设置在0.20 MPa以下。在反应时间2 h和反应温度100 ℃条件下, 考察反应压力对Pd/Ni-MCM-41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9。

图9 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Figure 9 Effects of reaction pressure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由图9可以看出, 随着反应体系压力的增加, 转化率逐渐提高, 反应压力0.20 MPa时, 转化率46.5%。因此, 催化反应的最佳压力选择0.20 MPa。

2.2.4 催化性能

在反应温度110 ℃和反应压力0.20 MPa条件下反应2 h, 考察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催化性能, 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Ni含量Pd/Ni-MCM-41的催化性能 Table 2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Pd/Ni-MCM-41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表2可以看出, 随着Ni含量的增加, 转化率先增加后降低, 选择性均为100%。MCM-41的骨架为硅氧骨架, 属于惰性骨架, 对加氢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Ni的引入, 对加氢反应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Ni含量的增加, 会导致分子筛骨架的坍塌, 金属纳米颗粒团聚, 分散性降低, 因此, 金属镍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转化率降低。

2.2.5 循环使用性能

使用1%Pd/3%Ni-MCM-41, 在反应温度100 ℃和反应压力0.20 MPa条件下反应, 每次2 h。每次反应结束后将样品在100 ℃下烘干, 继续使用。催化循环使用6次的结果见图10。

图10 循环催化反应结果Figure 10 Results of cyclic catalytic reaction

由图10可以看出, 转化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 循环3次以内转化率大于40%; 继续循环使用, 转化率约30%。原因可能是其水热稳定性较差, 导致骨架坍塌, 金属颗粒团聚或者流失, 催化活性降低。

3 结 论

(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MCM-41为载体, 碱性条件下, 成功合成了Pd/Ni-MCM-41, 具有较好的孔道结构, 经过还原处理后, Pd负载至孔道内, 而Ni留在了骨架中,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2) 将Pd/Ni-MCM-41用于苯甲醛加氢制备苯甲醇反应中, 与Pd-MCM-41相比, Pd/Ni-MCM-41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很高的选择性。Ni质量分数6%时, 在100 ℃和0.20 MPa条件下反应2 h, 转化率可达65.1%, 并且Pd/Ni-MCM-41具有一定的循环使用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珍明, 李树安, 葛洪玉. 氯化苄经苯甲酸苄酯水解制备苯甲醇研究[J]. 化工时刊, 2006, 20(6): 49-51.
Zhang Zhenming, Li Shuan, Ge Hongyu.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benzylalcohol by hydrolysis from benzylchloride via corresponding benzoate esters[J]. Chemical Industry Times, 2006, 20(6): 49-51. [本文引用:1]
[2] 李金志. 相转移催化水解法制备苯甲醇的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0, 29(12): 8-9.
Li Jinzhi. Study on benzene methanol preparation with phase transfer hydrolysis catalytic method[J]. Industrial Minerals & Processing, 2000, 29(12): 8-9. [本文引用:1]
[3] 邓莹, 袁佩, 袁霞, . 疏水性Cosalen/SBA-15的制备及在甲苯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11): 2617-2622.
Deng Ying, Yuan Pei, Yuan Xia, et al. Preparation of hydrophobic Cosalen/SBA-15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toluene[J].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 34(11): 2617-2622. [本文引用:1]
[4] 冯秋菊, 李峰, 肖永来, . 离子液体BMIMBF4溶液中电化学还原苯甲醛合成苯甲醇[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2): 47-50.
Feng Qiuju, Li Feng, Xiao Yonglai, et al.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benzaldehyde to phenylmethanol in ionic liquid BMIMBF4[J].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6, 37(2): 47-50. [本文引用:1]
[5] Yan F, Zhao C, Yi L, et al. Effect of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of Pt over MgAl2O4 on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benzaldehyde[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7, 38(9): 1613-1620. [本文引用:1]
[6] 钟春龙, 梅乐和, 胡方敏, . 有机介质中固定化面包酵母催化苯甲醛加氢反应[J]. 功能材料, 2007, 38(8): 1342-1344.
Zhong Chunlong, Mei Lehe, Hu Fanmin, et al. Studies o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benzaldehyde with immobilized baker's yeast in organic solvents[J].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7, 38(8): 1342-1344. [本文引用:1]
[7] 吴鑫干, 李陵岚. 苯甲醇制造方法[J]. 工业催化, 2002, 10(2): 26-32.
Wu Xingan, Li Linlan. Process and catalysts for manufacture of benzyl alcohol[J]. Industrial Catalysis, 2002, 10(2): 26-32. [本文引用:1]
[8] 邱显清, 朱起明, Fischer W. . 离子束技术改性苯甲醛加氢反应Pd/Al2O3催化剂[J]. 自然科学进展, 1998, 8(5): 545-549. [本文引用:1]
[9] 鄢峰, 赵才贤, 易兰花, . Pt在MgAl2O4载体上的分散程度对催化苯甲醛加氢反应影响[J]. 催化学报, 2017, 38(9): 1613-1620.
Yan Feng, Zhao Caixian, Yi Lanhua, et al. Effect of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of Pt over MgAl2O4 on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benzaldehyde[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7, 38(9): 1613-1620. [本文引用:1]
[10] Haddad N, Saadi A, Löfberg A, et al. Benzaldehyde reduction over Cu-Al-O bimetallic oxide catalyst. Influence of pH dur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n the structural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15, 396: 207-215. [本文引用:1]
[11] Agrawal A, Habibi H R, Agrawal R K, et al. Effect of deposition press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electron-beam-evaporated nickel oxide films[J]. Thin Solid Films, 1992, 221(1/2): 239-253. [本文引用:1]
[12] 吴乃瑾. 过渡金属在介孔分子筛中的高度分散及催化性能研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5. [本文引用:1]
[13] 张燕, 李湘祁, 汤德平. 微波法合成有序介孔分子筛的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 2007, 21(11): 71-75.
Zhang Yan, Li Xiangqi, Tang Deping. Advances in the microwave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material[J]. Chemical Industry Times, 2007, 21(11): 71-75. [本文引用:1]
[14] Yang S L, Yao H B, Gao M R, et al. Monodisperse cubic pyrite NiS2 dodecahedrons and microspheres synthesized by a solvothermal process in a mixed solv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J]. Crystengcomm, 2009, 11(7): 1383-1390. [本文引用:1]
[15] Stefanis A D, Kaciulis S, Pand olfi 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MCM-41 catalysts employ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J]. Microporous &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7, 99(1): 140-148. [本文引用:1]
[16] Bhosale R, Kelkar S, Parte G, et al. NiS1. 97: a new efficient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generation[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36): 20053-2006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