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 辉,1978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催化,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大连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近年来乙醇全球年消耗量巨大,促进了乙醇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除了作为油品添加剂,乙醇还可通过脱水、酯化、胺化、氧化、烷基化和羰基化等化学过程衍生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乙烯、乙腈和乙苯等。乙醇转化新工艺及新技术开发将对于乙醇下游及相关化工产业布局具有重要影响。
The rising global consumption of ethanol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hanol preparation technology.Except for petrol additive,ethanol could convert into many high-valued chemicals,such as ethylene,acetonitrile and ethylbenzene,via dehydration,esterification,amination,oxidation,alkylation,carbonylation,etc.Thus,the developments of new route and new technology for converting ethanol are key to ethanol-derived chemical industry.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 在食品、医药、化工、燃料、印染和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而广泛的用途。在精细化工行业, 乙醇作为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原始化工材料参与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生产、萃取和提纯; 在石油化工领域, 乙醇可以用来制取乙酸、氯乙烷、乙醚和丁二烯等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化学品, 尤其是乙醇脱水制乙烯这一逆向路线, 很有可能促使未来石化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 在能源领域, 乙醇经过水蒸汽重整、氧化重整可转变成氢气, 作为燃料电池直接的供能原料,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氢气的储存与配给等问题, 实现了氢能源的安全使用。目前, 工业中乙醇的制备路线主要分为生物质路线和化石路线。工业上90%的乙醇是通过发酵工艺获得。发酵工艺主要是利用糖类或淀粉类原料(如甘蔗、玉米、木薯)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 通过蒸馏微生物代谢产物得到。此外, 由纤维素出发通过气化发酵和水解发酵工艺也可获得乙醇, 但是发酵效率相对较低, 蒸汽能耗也高, 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除了生物质路线, 从化石路线也可得到乙醇, 如乙烯直接或间接水合工艺、合成气经醋酸(酯)加氢工艺。目前, 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酯)技术成熟, 成本低廉,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由甲醇羰基化工艺制备乙醇。2017年,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联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了全球首套煤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 打通全流程, 产出纯度99.71%的乙醇产品。从能源结构、原料储备及环保的角度, 煤制乙醇工艺的发展将填补了生物质乙醇产量少和缺口大的缺点, 极大延伸乙醇的应用领域。面对2020年国家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乙醇汽油, 预期国内乙醇行业将会出现急速发展。乙醇的大规模生产势必会带来技术革新, 乙醇下游产品的工艺开发与化工产业链中其他产品的工艺耦合显得尤为重要, 开辟化工领域中新的乙醇衍生产品和新的工艺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 关于乙醇下游产品的转化路线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乙醇通过脱水、酯化、胺化、氧化、烷基化和羰基化反应衍生出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
乙醇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子间脱水可生成乙醚。传统工艺使用液体硫酸作为催化剂, 对设备腐蚀严重, 产品必须经中和处理才能达到要求, 成本较高。邓景发等[1]用ZSM-5固体酸催化剂替代均相酸催化乙醇脱水, 该工艺不仅避免了设备的腐蚀又可采用固定床连续操作。PZSM-5催化剂上, 反应温度181 ℃时, 乙醇转化率98.5%。张栋等[2]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 将乙醇和乙二醇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单乙醚, 在240 ℃和7 MPa条件下, 乙二醇单乙醚选择性59.5%。王永杰等[3]研究了杂多酸上乙醇和环氧乙烷的醚化反应, 结果表明, 在(0.20.3) MPa和(5070) ℃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38.21%, 乙二醇乙醚选择性74.7%。乙基木酚(邻羟基苯乙醚)作为合成香兰素的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李雪梅等[4]在Al-P-Ti-Si-O催化剂体系上将乙醇和邻苯二酚一步合成乙基木酚, 280 ℃时, 乙基木酚选择性100%。
甲基叔丁基醚作为含氧添加剂, 可提高汽油辛烷值和抗爆性能, 但对地下水污染严重, 并释放致癌物质。用乙基叔丁基醚替代甲基叔丁基醚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比于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 乙基叔丁基醚合成路线中不仅避免了使用具有低毒性的甲醇, 而且仅用乙醇作为原料通过4步串联反应即可:(1) 乙醇脱水制乙烯; (2) 乙烯二聚制正丁烯; (3) 正丁烯异构化制异丁烯; (4) 乙醇和异丁烯耦合获得乙基叔丁基醚。上述4个反应都已是成熟的工业过程, 如能开发出一种多功能高效催化剂将上述4个反应耦合成一步反应, 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市场价值。
乙烯在石油化工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全球70%的化工类产品都与乙烯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 由石脑油裂解制备乙烯的工艺面临严峻挑战, 而由生物质乙醇催化脱水催化制备乙烯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工业界的关注。山西三维集团2008年开工建设了6 kt· a-1乙醇制备乙烯的工艺装置, 吉林众鑫化工集团2011年建设了130 kt· a-1工艺装置; 印度SM Dychem公司1991年建设了56 kt· a-1工艺装置, 土耳其Biokim公司2017年建设了160 kt· a-1的乙醇脱水制备工艺。现有乙醇制备乙烯的工艺避免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投资少, 周期短, 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高性能乙醇脱水催化剂的开发。乙醇脱水制乙烯涉及的催化剂主要有白土、活性氧化铝、氧化硅、磷酸、硫酸、氧化锆、磷酸钙、铝酸锌、沸石、Al2O3-SiO2、Al2O3-Cr2O3、Al2O3-MgO和氧化镉等。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主要聚焦在沸石催化剂上。盛清涛等[5]通过碱处理方式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 制备出具有多级孔道HZSM-5分子筛。碱处理对硅铝比低的HZSM-5分子筛酸性影响较为明显, 促使该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陈家辉等[6]研究发现, 硅铝比和Fe离子交换次数对乙醇脱氢反应影响显著。在反应温度260 ℃和空速0.8 h-1条件下, 经过3次离子交换的Fe-HZSM-5(25)催化剂上乙醇转化率和乙烯收率分别为98%99%和97%99%, 并实现长达1 440 h的使用寿命。罗佩等[7]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锆硅分子筛催化剂, 锆硅物质的量比1∶ 2时, 在反应温度310 ℃和空速0.7 h-1条件下, 乙烯收率99%。梁娜等[8]采用同晶取代法制备了具有Fe和Co掺杂的SAPO-34分子筛催化, 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 在反应温度280 ℃、空速3 h-1和乙醇用量2 mL条件下, 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乙醇单程转化率99.3%, 乙烯选择性98.87%。李星等[9]将聚羟基铝改性的蒙脱土作为载体负载磷钨酸(PW-A1-MMT)作为催化剂催化低浓度乙醇脱水制乙烯。结果表明, 改性后蒙脱土比表面积和孔容显著增大, 大大提升了其在乙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在空速0.65 h-1和反应温度300 ℃时反应12 h, 乙醇转化率95.7%, 乙烯选择性大于98.6%。
乙腈在制药、农药、有机合成以及石油化工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目前, 工业乙腈是从丙烯腈工艺的副产品中分离出来的, 因此, 乙腈产量与价格受制于丙烯腈生产情况。近年来对乙腈需求量不断增加, 开发出一条乙腈生产工艺是稳定乙腈市场的关键因素。目前合成乙腈的方法主要有乙酸氨化法和乙醇氨化法。相比之下, 乙醇氨化法工艺装置投资少, 条件较为温和, 产品成本相对较低, 催化工艺是该路线的关键。Card R J等[10]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铜基催化剂(Cu/Al2O3和CuZn/Al2O3)可以催化乙醇合成乙腈,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乙腈收率87%。曹金朋[11]研究了载体对乙醇氨化合成乙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γ -Al2O3作为载体时, Cu基催化剂对乙醇氨化反应活性较高, 在反应温度290 ℃、乙醇空速1.0 h-1和氨醇物质的量比7.0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99.7%, 乙腈选择性92.6%。除了Cu基催化剂, Feng Cheng等[12]利用共沉淀-捏合法合成了Co-Ni/γ -Al2O3催化剂, 在420 ℃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100%, 乙腈收率92.6%。
N-乙基乙二胺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医药中间体, 主要用于抗菌素药物、农药和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栾得志等[13]研究了Cu-Mg/Al2O3催化剂催化乙醇和乙二胺直接合成N-乙基乙二胺的反应。结果表明, Cu-Mg/Al2O3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选择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 主要用于制备吡啶、醋酸、酸酐、醋酸乙酯、1, 3-丁二醇和合成树脂。乙醇氧化(脱氢)可以获得乙醛, 该反应通常是乙醇蒸气在高温银丝上与空气混合一步反应获得, 但该工艺成本比较昂贵, 反应条件较为苛刻。而直接催化乙醇脱氢相对来说工艺过程简单, 成本低。袁晓路等[14]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Al系列催化剂,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乙醇脱氢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n(Cu)∶ n(Zn)∶ n(Al)=4∶ 4∶ 2时, 活性最高, 在280 ℃、1 MPa、0.8 h-1和醇与水物质的量比为2的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53.6%, 乙醛选择性92.2%, 同时副产氢气纯度97.5%。该催化剂连续运转200 h, 活性未见明显降低。张悦等[15]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SiO2催化剂, 在钾促进下该催化剂活性大大提升, 乙醇转化率31.9%, 乙醛选择性93.8%。王阳等[16]以氧化铝为载体, 制备了Au-Cu双金属催化剂, Au和Cu在乙醇脱氢的反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乙醛选择性最高可达94.1%。
Ingram C W等[17]研究了H-ZSM-5催化剂上乙醇脱水的反应, 发现存在大量C3物种, 认为C3是由乙醇脱水后生成的如四甲基戊烯或其他高碳烃裂解生成。Talukdar A K等[18]研究了ZSM-5催化剂上乙醇制备烷烃的反应, 研究表明, 温度和二价铝物种对产物分布有很大影响。在没有2价铝存在下, 硅铝物质的量比为40的ZSM-5催化剂上, 温度673 K时, 液相产物占25.5%, 气相产物占74.5%。Chaudhurl S N等[19]研究了乙醇在不同B酸含量的ZSM-5沸石上脱水制高碳烃的反应。300 ℃时, 乙醇可全部转化, 但随着ZSM-5中B酸中心数量的增加, 高碳烃含量随之增加, 而积炭量也会增多。Szé chenyi A等[20]研究了Mo2C/ZSM-5(80)催化剂上乙醇芳构化, 在转化率接近100%时, 芳香烃收率29%。
传统工艺中, 2-戊酮是由2-戊醇脱氢或由丁酰乙酸乙酯水合得到。但该工艺生产成本高, 且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严重污染环境。因此, 开发一条绿色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何代平[21]在研究MnOx-ZrO2催化CO加氢生成异丁醇反应过程中发现, K和Pd促进的MnOx-ZrO2-ZnO催化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乙醇反应生成2-戊酮的催化剂。在 663 K、2.0 MPa和乙醇空速1.0 h-1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100%, 2-戊酮选择性41.9%。
工业上主要采用苯与乙烯的烷基化法生产乙苯。而乙醇与苯烷基化合成乙苯过程的工艺更为简单, 相对成本也较低,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焦峰[22]对HZSM-5催化剂进行改性, 研究苯与乙醇烷基化合成乙苯的反应, 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从390 ℃升至450 ℃, 乙苯选择性从91.3%降至86.5%。纳米HZSM-5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在质量空速6 h-1条件下, 900 h反应周期中, 选择性大于85%, 苯转化率约18%。高俊华[23]研究了H-ZSM-5分子筛的晶粒尺寸和酸量对乙醇与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晶粒尺寸最小的HZSM-5(n)催化剂上, 在反应温度380 ℃、质量空速(3~5) h-1和苯醇物质的量比为3~5条件下, 乙苯选择性96%。李建军[24]用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 调变介孔分布, 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 ZSM-5分子筛的酸量、介孔孔容和介孔表面积均增加, 30 h反应时间内, 苯转化率30%, 乙苯选择性90%。郑鑫源等[25]研究了β 沸石催化剂上乙苯与乙醇合成二乙苯的烷基化反应, 结果表明, 在温度(200~220) ℃, 乙醇转化率大于85%, 烷基化选择性高于70%。
丙酸及其衍生物的用途广泛, 工业上丙酸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乙烯羰基化法获得, 但该法建厂投资较大, 反应条件苛刻。相对来说, 由乙醇羰基化反应生产丙酸, 反应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且原子经济性较高, 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赖崇伟等[26]使用均相Rh系催化剂催化乙醇与CO进行羰基化反应。在185 ℃和4.5MPa条件下反应160 min, 乙醇转化率接近100%, 羰基化产物选择性大于90%。彭峰等[27]制备了Ni-Zn/C催化剂, Zn的加入有效提高了Ni/C催化活性, 280 ℃时乙醇转化率80%, 羰基化产物选择性接近最大值。研究表明, 加入Zn后, 增强了C— Ni键强度, 抑制了甲烷化反应, 促进了羰基化反应。刘定华等[28]设计制备了CuBr2/DMA(N, N-二甲基乙酰胺)均相催化体系, CuBr2在DMA中浓度为0.3 g· mL-1时, 反应2.5 h, 乙醇转化率36.2%。
正丁醇可用作制备涂料和增塑剂, 也常用于合成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和乙二醇丁醚等化学品的合成中间体。正丁醇通常由固体碱催化剂或金属负载催化剂上通过Guerbet反应途径获得。目前, 通常采用碱性氧化物催化剂及碱金属原子修饰的分子筛催化剂直接催化两分子乙醇合成一分子正丁醇。该路线绿色、无污染、工艺简单, 但选择性较低, 仅约40%。要实现该工艺的工业应用,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Ndou A等[29]将氧化物MgO、CaO和BaO作为催化剂, 催化转化乙醇制备正丁醇。在450 ℃反应条件下, MgO催化剂活性最高, 乙醇转化率56%, 正丁醇收率18%, 认为酸性位性质决定了该反应的催化活性。Riittonen T等[30]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金属改性Al2O3催化剂, 研究发现, Cu和Ni改性的Al2O3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正丁醇选择性60%65%, 认为高活性的原因是因为金属的引入增加了Al2O3表面的L酸性位, 有利于正丁醇的生成。Carvalho D L等[31]对MgO-Al2O3催化剂上乙醇制备丁醇反应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高Mg含量的Mg-Al混合氧化物具有适合浓度的酸-中强碱性活性对, 有利于正丁醇的生成。田媛等[3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羟基磷灰石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 在300 ℃、H2空速3 000 h-1和乙醇空速2.0 h-1反应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15.6%, 正丁醇选择性83.6%, 128 h反应时间内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除此之外, 对比N2气氛下, H2气氛下其活性与稳定性得到大大提升。Scalbert J等[33]对羟基磷灰石催化乙醇合成丁醇的反应进行研究, 乙醇转化率低于30%, 正丁醇收率仅为15%。Yang C等[34]对碱金属改性分子筛上乙醇制备丁醇的反应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Rb-Li改性的X型分子筛表现出较好的活性, 丁醇选择性40.9%。
尽管当今燃料电池产业飞速发展, 氢的储存与配给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发展将高能量密度的液体燃料快速转化为氢气的技术。甲醇作为液体燃料制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而催化乙醇重整制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的研究阶段, 距离实际的工业应用尚有一段距离。Liguras D K等[35]研究不同贵金属催化剂如Rh、Ru、Pt以及Pd对乙醇蒸汽重整反应的活性。由于Rh对乙醇分子中C— C键的强断裂能力, 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对于廉价Ru/Al2O3催化, 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800 ℃时, 氢气选择性100%。Cavallaro S等[36]研究了Rh/Al2O3催化剂上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 研究表明, 酸性氧化铝有助于乙醇脱氢, 且随着Rh含量增加, C1产率增加, C2产率降低。Fatsikostas A N等[37]将Ni/La2O3催化剂引入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 氢气选择性大于90%, 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连续使用160 h, 活性未见降低。孙杰等[38]采用浸渍、热分解和氢还原等制备了Ni/La2O3催化剂, 5.3%Ni/La2O3催化剂对乙醇的低温水蒸汽重整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50 ℃时, 乙醇转化率80.7%, 氢气选择性49.5%; 330 ℃时, 乙醇转化率100 %, 氢气选择性54.3%。对比实验表明, La2O3载体比Al2O3载体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Sá nchez-Sá nchez M等[39]制备了Ni/CeO2-Al2O3催化剂, 在(450600) ℃和水醇物质的量比3∶ 1条件下, 产物中氢气含量占60%。李宝茹等[40]以蒙脱土为载体制备Ni-Fe修饰的催化剂, 应用于乙醇重整制氢反应中。Fe的加入, 提升了Ni粒子分散度, 增强了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力。在反应温度500 ℃、水醇物质的量比3∶ 1和空速12 h-1条件下反应30 h, 乙醇转化率100%, 氢气选择性72%, 且副产物CO和CH4含量明显降低。Song H等[41]将负载型Co基催化剂如Co/γ -Al2O3、Co/TiO2和Co/ZrO2应用到乙醇重整制氢反应中。研究发现, 乙醇转化率与金属分散度、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以氧化锆为载体的钴基催化剂(Co/ZrO2)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反应温度550 ℃时, 氢气选择性92%。Wang H等[42]分别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o3O4/CeO2, 考察了制备方法对乙醇水蒸汽制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共沉淀法制备的Co3O4/CeO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更多的Co离子嵌入到CeO2晶格中可有效遏制积炭发生。王晖等[43]研究了ZrO2载体对乙醇水蒸汽重整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8%Cu/ZrO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500~600) ℃时乙醇转化率大于98%, H2选择性为2.0~2.6(物质的量比)。向ZrO2载体中, 添加MgO和CaO, 可以大幅度提高H2选择性。
异丁醛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农用、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目前, 异丁醛可由甲醇和乙醇反应直接生成, 这一路线对于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左丹等[44]研究了V2O5-Fe2O3催化剂对甲醇-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反应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653 K和空速2.72 h-1条件下, V2O5与Fe2O3质量比4∶ 1时, 乙醇转化率84.1%, 异丁醛选择性43.3%。胡虹等[45]研究了甲醇与乙醇在V2O5/Al2O3催化剂上一步催化合成异丁醛的反应,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V2O5质量分数75%, 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 乙醇转化率98.03%, 异丁醛选择性47.52%。曹晓玲等[46]对V2O5进行调变, 制备了La-V/TiO2-SiO2催化剂, 在n(甲醇)∶ n(乙醇)= 4∶ 1、空速1.5 h-1、氮气流量120 mL· min-1、反应温度360 ℃和常压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84%, 异丁醛选择性67%。除了V2O5体系催化剂, 刘翠改等[47]还开发了CuO-Fe2O3-ZrO2/SiO2催化剂, 674 K下, 乙醇转化率58.1%, 异丁醛选择性73.96%。耿彩军等[48]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SiO2-TiO2催化剂, 并用ZnO、MnO、CaO和MgO等对其改性, 结果表明,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显著改善CuO分散性。此外, 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助剂与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在CaO修饰的Cu/SiO2-TiO2催化剂上, 在常压、反应温度593 K和n(甲醇)∶ n(乙醇)= 2∶ 1条件下, 乙醇转化率71.58%, 异丁醛选择性50.99 %
从原料储备与环保角度看, 乙醇汽油的全国性推广势在必得。结合我国富煤少油的情况, 发展煤制乙醇工艺及其他非石油乙醇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乙醇生产技术的革新及成本的降低给粮食安全带来极大信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整个乙醇相关的产业链带来一定冲击, 很有可能在未来结构调整中重新洗牌。因此, 对乙醇下游产品的工艺开发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乙醇转化途径或在化工产业链中与其他产品进行工艺耦合, 将开辟出绿色化工产品的新型路线。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