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含乙烯合成气中的脱氧性能
吴熠, 肖菲, 杜霞茹*, 李宏涛, 侯蕾, 徐卫, 刘振峰
大连凯特利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85
通讯联系人:杜霞茹,1977年生,女,辽宁省大连市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催化剂的开发。E-mail: duxrprt@163.com

作者简介:吴 熠,1984年生,女,辽宁省大连市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催化剂的开发及评价。

摘要

大连凯特利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适用于含乙烯合成气中氧的脱除。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并进行1 022 h的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非贵金属催化剂可以有效脱除含乙烯合成气中的氧,满足脱氧指标要求。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非贵金属脱氧剂; 合成气; 乙烯
中图分类号:TQ426.94;O64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143(2019)05-0073-03
Study on thenon-noble metal deoxidizer in ethylene-containing syngas
Wu Yi, Xiao Fei, Du Xiaru*, Li Hongtao, Hou Lei, Xu Wei, Liu Zhenfeng
Dalian Cataly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Dalian 116085,Liaoning,China
Abstract

One non-noble metal catalyst was developed by Dalian Cataly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was suitable for oxygen removal from ethylene-containing syngas.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and reaction pressure on oxygen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1 022 h st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is deoxidizer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oxygen from the ethylene-containing syngas stream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deoxygenation.

Keyword: catalyst engineering; non-noble metal deoxidizer; syngas; ethylene

脱氧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煤质合成气、天然气、高纯气、精细化工等工业气中氧的脱除。随着煤化工的发展, 在醋酸、丁辛醇和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中, 为了保护后续工段羰基合成催化剂, 原料合成气中的氧必须用脱氧剂有效脱除[1, 2]

目前, 普遍使用的气体净化脱氧剂主要有催化脱氧、化学吸收脱氧以及碳燃烧脱氧3种方法[3]。催化脱氧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气体中的O2与H2、CO等组分进行反应脱除, 催化剂大多采用贵金属Pd、Pt等作为活性组分, 特点是使用寿命长, 脱除精度高, 但价格昂贵, 容易中毒。还有采用过渡金属催化剂, 该催化剂主要以Mn、Ni等零价态金属或低价态氧化物为活性组分, 通过吸收氧气生成氧化物脱除氧, 其特点是使用寿命短, 脱氧容量低[4]

大连凯特利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应对市场需求, 开发出一种成本低、寿命长、脱氧效果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可用于含少量乙烯合成气中氧的脱除, 本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对该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脱氧性能评价

采用小型连续流动高压微反装置评价催化剂性能, 如图1所示。原料气由高压钢瓶供给, 经过减压器减压后, 采用质量流量计对气体流量进行控制。原料气进入反应器后在管式加热炉的热作用下进行反应, 随后气体经过背压阀将压力降为常压后进入微量氧分仪进行在线检测。

图1 催化剂性能评价实验装置Figure 1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catalys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主反应器为不锈钢管, 采用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DO07系列质量流量计, 乙烯合成气中尾气氧含量使用美国AI公司GPR-1200型微量氧分仪进行分析, 最小检测值为0.01× 10-6

反应器为外径ϕ 16 mm不锈钢管, 催化剂粒度ϕ (3~4) mm, 装填量为10 mL, 余氧量使用微量氧分仪进行在线检测, 以活性温度表示催化剂的脱氧活性, 即出口O2含量小于1× 10-6时所需的最低反应温度。

1.2 催化剂表征

采用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的DLⅢ 型智能颗粒强度测定仪测定催化剂强度; 采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ASAP2020孔结构及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1.3 原料气组成

采用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配制的钢瓶气作为原料气, 气体组成见表2

表1 原料气组成 Table 1 Feed gas composition
表2 运行1 022 h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物理性能数据比较 Table 2 Physical property comparison between fresh catalyst and catalyst after 1 022 h test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温度

在反应压力2.0 MPa和空速15 000 h-1条件下, 考察反应温度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2。

图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Figure 2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catalyst performance

由图2可以看出, 在考察的反应温度范围, 反应温度越高, 催化剂的脱氧性能越好, 当反应温度为165 ℃时, 出口O2含量小于1× 10-6

2.2 空 速

在反应压力2.0 MPa条件下, 考察空速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3所示。

图3 空速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Figure 3 Effects of GHSV on catalyst performance

由图3可以看出, 空速增大, 催化剂脱氧性能降低, 空速由5 000 h-1递增为20 000 h-1时, 出口O2含量小于1× 10-6时的反应温度由155 ℃提高到165 ℃, 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气体处理能力。

2.3 反应压力

在空速15 000 h-1条件下, 考察反应压力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 增加反应压力, 催化剂脱氧性能提高, 当反应压力为1.0 MPa时, 仍然有较好的活性, 表明该催化剂可操作反应压力范围宽。

图4 反应压力对催化剂脱氧性能的影响Figure 4 Effects of pressure on catalyst performance

2.4 催化剂的稳定性

在催化剂装填量10 mL、反应温度165 ℃、空速15 000 h-1和反应压力2.0 MPa条件下, 1 022 h催化剂活性测试过程中出口氧含量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结果Figure 5 Long-term stability test of catalyst

由图5可以看出, 实验累计运行1 022 h, 催化剂运行稳定, 出口O2含量一直低于1× 10-6, 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将运行1 022 h的催化剂进行BET数据分析及强度测定, 并与新鲜催化剂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运行1 022 h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相比, 比表面积、平均孔径、总孔体积及强度无明显变化。

3 结 论

大连凯特利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65 ℃、反应压力2.0 MPa和空速15 000 h-1条件下, 通入含体积分数为65.5%H2、0.25%O2、18.5%CO、1.5%CO2、200× 10-6 C2H4、N2平衡的原料气中, 可以将O2脱除至小于1× 10-6,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可操作压力范围广, 气体处理量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孔渝华, 胡典明, 王先厚, . 含CO气源中脱氧催化剂的性能比较[C]. 全国气体净化信息站2008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南京: 全国气体净化信息站, 2008. [本文引用:1]
[2] 刘应杰, 刘华伟, 王先厚, . CTO-1脱氧催化剂在合成气中的应用[J]. 广州华工, 2016, 44(4): 131-133.
Liu Yingjie, Liu Huawei, Wang Xianhou, et al. Application of CTO-1 deoxidation catalyst in synthesis gas[J].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16, 44(4): 131-133. [本文引用:1]
[3] 刘华伟, 胡典明, 孔渝华. 气体净化脱氧剂研究进展[J]. 天然气化工, 2006, 31(6): 56-58.
Liu Huawei, Hu Dianming, Kong Yuhua.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Gas Purification Deoxidizers[J]. Natural Gas Chemical Industry, 2006, 31(6): 56-58. [本文引用:1]
[4] 冯续, 黄琼. 国内外脱氧剂概述[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5, 26(6): 1-5.
Feng Xu, Huang Qiong. General description of deoxidants at home and abroad[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 Engineering, 2005, 26(6): 1-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