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 鹏,1986年生,男,陕西省渭南市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催化加氢及催化新材料。
考察不同还原剂对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还原剂还原的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具有明显差异,甲酸钠还原的Pd/C催化剂活性及1,3-环己二酮选择性最好。进一步考察碱金属钠盐改性及助金属协同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经Na2CO3、Na2B4O7改性后,催化剂活性及1,3-环己二酮的选择性均有明显提升,催化剂添加Pt助剂后活性及1,3-环己二酮的选择性均进一步提高。
The effect of reduction method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d/C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reduced by different methods had obvious differences.The Pd/C catalyst reduced by sodium formate had the bes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1,3-cyclohexanedione.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alkali metal sodium salt modification and synergistic catalysis of promoter metals showed the catalyst activity and the selectivity of 1,3-cyclohexanedione modified with Na2CO3 and Na2B4O7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atalys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1,3-cyclohexanedione were further improved by adding Pt.
1, 3-环己二酮由于具有活泼的β -二羰基结构, 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中, 是除草剂硝草酮和磺草酮的重要中间体, 也可用于合成保护心脑血管、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卡维地洛和止吐药蒽西酮。另外, 1, 3-环己二酮也是合成化妆品、材料单体、固化剂等的重要中间体[1, 2]。1, 3-环己二酮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催化加氢两种制备工艺, 化学合成工艺工序多, 收率低且产生大量三废, 基本已经被淘汰。催化剂加氢法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 水为溶剂, 经过碱化、加氢还原、酸化重排得到1, 3-环己二酮, 该工艺产生固废较多。间苯二酚也可在有机溶剂中一步催化加氢合成1, 3-环己二酮[3, 4], 该工艺路线具有绿色、清洁、高效等特点, 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以自制Pd/C催化剂为基础, 考察了不同碱金属钠盐改性、助金属协同催化等对催化剂活性及1, 3-环己二酮选择性的影响。
钯炭催化剂制备:将100 mL去离子水、9.5 g预处理活性炭、1.8 g Na2CO3混合均匀后加至250 mL三口瓶中, 开启搅拌并升温至80 ℃; 称取0.84 g氯化钯溶于25 mL稀盐酸水溶液中, 以2.5 mL· min-1速率滴加至炭浆中, 继续搅拌240 min后降温至60 ℃, 加入钯物质的量3倍的还原剂继续搅拌60 min, 冷却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硝酸银检测无氯离子。
碱金属钠盐改性Pd/C催化剂制备:碱金属钠盐1.0 g溶于50 mL去离子水中, 加入上述催化剂10 g, 混合均匀后升温至80 ℃保温2 h, 过滤, 即得不同碱金属钠盐A改性的Pd/C催化剂, 记为Pd/C-A。
双金属催化剂制备:将100 mL去离子水、9.5 g预处理活性炭载体、1.8 g Na2CO3混合均匀后加至250 mL三口瓶中, 开启搅拌并升温至80 ℃; 称取0.84 g氯化钯溶于25 mL稀盐酸水溶液中, 再加入金属质量为0.02 g的不同金属可溶性盐, 以2.5 mL· min-1速率滴加至炭浆, 搅拌240 min后降温至60 ℃, 加入钯物质的量3倍的还原剂继续搅拌60 min, 冷却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硝酸银检测无氯离子。用含有1.0 g碱金属钠盐的50 mL去离子水将催化剂重新成浆, 升温至80 ℃, 保温2 h, 过滤, 即得金属M改性的Pd/C催化剂, 记为Pd-M/C。
间苯二酚加氢反应在威海新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JK-0.5型反应釜中进行。间苯二酚20 g, 环己烷120 mL, 自制Pd/C催化剂0.6 g, 反应温度75 ℃, 反应压力0.9 MPa, 反应至无明显压降。加氢产物采用Agilent GC-7890A气相色谱仪, HP-5(30 m× 0.25 mm)毛细管柱进行定量分析。
钯炭催化剂中钯金属粒径尺寸、形貌特征直接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5]。首先考察了不同还原剂制备催化剂对1, 3-环己二酮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 不同还原剂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及1, 3-环己二酮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甲酸钠作为还原剂时, 催化剂活性最好, 水合肼、甲醛还原剂次之, 以甲酸钠、甲醛、水合肼、柠檬酸钠做还原剂时, 1, 3-环己二酮选择性较好, 以甲酸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 1, 3-环己二醇的选择性较好。
![]() | 表1 还原剂对Pd/C催化剂性能影响 Table 1 Influence of reduction agents on Pd/C catalyst performance |
(1) 考察了不同还原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发现甲酸钠作为还原剂时, 催化剂活性最好, 水合肼、甲醛次之。以甲酸钠、甲醛、水合肼、柠檬酸钠做还原剂时, 1, 3-环己二酮选择性较好, 而以甲酸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 1, 3-环己二醇的选择性较好。
(2) 考察了不同碱性钠盐改性对甲酸钠还原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催化剂经
(3) 考察了助组分协同催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发现催化剂添加Pt后活性及1, 3-环己二酮的选择性均有一定提高, 助剂Zn、Co的加入, 对催化剂活性没有改善, 但Zn的加入使1, 3-环己二酮的选择性有所提高, 而Ru、Fe、Mg的加入使催化剂活性变差。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