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进料位置研究
张金庆*, 林瀚, 王国刚, 孙志强, 范大申, 徐英志
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20
通讯联系人:张金庆。E-mail:zhangjq@hcpect.com

作者简介:张金庆,1986年生,男,山东省青岛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

摘要

以减压蜡油(VGO)和减压渣油(VR)为催化原料,掺炼焦化蜡油(CGO),利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TSRFCC),在中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考察CGO分别进入第一段反应(一反)和第二段反应(二反)时对催化装置整体产品分布的影响。同时,考察CGO进一反不同进料位置时的差别。结果表明,CGO进一反与CGO进二反相比较,轻质油收率(汽油收率+柴油收率)和总液收(液化气收率+汽油收率+柴油收率)更高,在提高转化率方面优势明显,而CGO进二反适合多产液化气。此外,CGO单独进一反提升管上段生焦率更低,整体选择性优于混合进料。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焦化蜡油; 两段提升管; 催化裂化; 进料位置; 产品分布
中图分类号:TE624.4+1;TQ426.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143(2021)10-0038-05
Study on coker gas oil feeding position in two-stage ris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Zhang Jinqing*, Lin Han, Wang Guogang, Sun Zhiqiang, Fan Dashen, Xu Yingzhi
Qingdao Huic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Qingdao 266520,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feeding CGO at the first reactor and the second reactor separately on the overall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unit was investigated on a two-stage ris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TSRFCC) experimental unit,using vacuum gas oil (VGO) and vacuum residue (VR) mixed with coker gas oil (CGO) as the feedstock. Feeding CGO in different position of the first reactor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feeding CGO at the first reactor,the yield of light oil(gasoline+diesel) and total liquid recovery(LPG+gasoline+diesel) is higher than feeding CGO at the second reactor,which is obviously advantageous in improving the conversion,while feeding CGO at the second reactor produces more LPG. In addition,feeding solely CGO into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first-stage riser inhibits coke formation and obtains better overall selectivity than feeding mixed feedstock.

Keywor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ker gas oil; two-stage ris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eeding position; product distribution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减少和轻质油需求量的急速增加, 如何高效利用重质油资源成为炼油企业越来越关注的方向, 其中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一直是重质油轻质化的研究热点[1]。焦化蜡油(CGO)可以作为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 转化成为具有更高经济附加价值的液化气、汽油和柴油, 不仅可满足催化裂化扩大原料来源的需求, 同时有效解决焦化装置提高CGO利用价值的问题。催化裂化装置加工CGO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CGO先经加氢预处理, 再进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反应; 二是CGO直接掺炼, 作为催化原料进催化装置[2]。受限于加氢装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加氢成本, 国内炼油企业主要使用不加氢而直接掺炼的方法来处理利用CGO[3]。然而CGO中含有较多的芳烃化合物和氮化物等, 其中碱性氮化合物易于在催化剂活性中心进行吸附并将其中和, 从而导致催化剂出现中毒现象[4]; 稠环芳烃化合物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易于缩合生焦, 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 其他烃类的转化过程被影响, 进而导致原料转化率大幅下降, 产品质量变差[5]。针对CGO独特的催化裂化反应特征, 张瑞驰等[6]开发了一种将CGO和催化原料分段进料的催化裂化吸附脱氮工艺(DNCC), 在高效利用CGO上探寻了一个新的思路。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TSRFCC)特有的分段反应控制原理和催化剂性能接力优势, 在两段反应间用活性高的催化剂替代部分失活催化剂[7], 可减弱CG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提高整体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 实现优化产品分布的目的。本文采用TSRFCC工艺处理直接掺炼的CGO, 考察CGO不同的进料位置对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装置

试验在HC-1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进行, 该装置是一套中型试验评价装置, 催化剂总藏量10 kg, 原料油处理量(1~3) kg· h-1, 反应再生系统是高低并列式, 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对催化剂的循环量和剂油比进行控制, 实现对工业催化装置条件的模拟, 可用于催化剂性能评价、催化剂配方筛选和反应-再生系统的动力学理论研究等。

该装置具有上下两层进料喷嘴, 可改变不同的进料位置或者模拟同时进两股物料。装置模拟TSRFCC工艺, 第一段反应(一反)后的液体产品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进行馏分切割, 沸点大于350 ℃的重油(段间重油)再进入第二段反应(二反)[8]

1.2 原料油和催化剂

试验所用的一反原料和焦化蜡油取自某炼油厂, 其中, 一反原料为减压蜡油和减压渣油的混合原料。试验所用催化剂为该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在用新鲜剂。一反原料和焦化蜡油的性质如表1所示, 催化剂理化性质如表2所示。

表1 一反原料和焦化蜡油的性质 Table 1 Properties of the first reactor feedstock and coker gas oil
表2 催化剂理化性质 Table 2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1.3 实验方案

针对CGO特有的氮化物、胶质及稠环芳烃含量高的特点, 采用TSRFCC工艺对其进行直接掺炼处理, 考察CGO不同进料位置对催化裂化反应转化率降低和产物分布的影响。一反得到的段间重油进二反进行第二段反应, 考虑到重油难转化的特点, 提高操作苛刻度[9], 反应温度从一反505 ℃提高到二反520 ℃, 反应停留时间从一反约1.55 s延长到二反约2.65 s。方案Ⅰ , 考察CGO在两段反应之间不同进料位置时的影响; 方案Ⅱ , 考察相同的第一段反应上CGO不同进料位置的影响, 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1) 方案Ⅰ A:一反原料和CGO混合进入第一段提升管反应, 一反液体产品中的段间重油作为第二段提升管反应的原料继续进行反应。

(2) 方案Ⅰ B:一反原料进入第一段提升管进行反应, 一反液体产品中的段间重油和CGO混合后进入第二段提升管进行反应。

(3) 方案Ⅱ A:一反原料和CGO混合进入第一段提升管的下端喷嘴, 一反液体产品中的段间重油作为第二段提升管反应的原料继续进行反应。

(4) 方案Ⅱ B:一反原料进入第一段提升管的下端喷嘴, CGO进入第一段提升管的上端喷嘴, 一反液体产品中的段间重油作为第二段提升管反应的原料继续进行反应。

以上四种方案的进料方式各不相同, 但CGO掺炼比例严格按照总进料量10%进行添加。

2 结果与讨论
2.1 CGO进入一反与二反

对比方案Ⅰ A和方案Ⅰ B, CGO进入一反、二反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CGO进入一反、二反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s from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of CGO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actor

表3可以看出, 方案Ⅰ A与Ⅰ B相比, 整体转化率提高0.82个百分点, 汽油收率提高5.48个百分点, 柴油收率提高1.1个百分点, 液化气收率下降2.26个百分点, 重油收率下降1.92个百分点, 焦炭产率下降1.68个百分点, 轻质油收率(汽油+柴油)提高6.58个百分点, 总液收(液化气+汽油+柴油)提高4.33个百分点。

方案Ⅰ A 中CGO进入一反进行反应, 其含有的氮化物特别是碱性氮会导致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 从而使原料油深度裂解程度降低, 产物中汽油和柴油馏分收率高于方案Ⅰ B一反无CGO进料的情况, 而液化气收率偏低; 将汽油和柴油馏分作为最终产品从分馏塔侧线抽出, 减少汽油和柴油馏分在第二段反应继续裂化带来的损失, 汽柴油组分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此外, 由于二反的进料-段间重油来自一反, 二反进料量远远小于一反进料量, 所以对于整体产品分布的贡献, 一反权重高于二反, 因此这一部分在一反得以保留的汽柴油对于方案Ⅰ A整体轻质油收率和总液收高于方案Ⅰ B起到决定性作用。

单独对比方案Ⅰ A和Ⅰ B的第二段反应, 可以看出, 方案Ⅰ A的二反液化气收率比Ⅰ B高1个百分点, 汽油收率下降5.77个百分点, 重油收率增加3.72个百分点, 主要是因为段间重油性质差, Ⅰ B掺炼CGO, 相当于改善二反的进料性质, 从而使二反的产品分布优于Ⅰ A。

2.2 CGO进入一反的上、下端喷嘴

对比方案Ⅱ A和方案Ⅱ B, CGO进一反上、下端喷嘴时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CGO进一反上、下端喷嘴时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the catalytic cracking procducts when CGO enters the upper and lower nozzles of the first reactor

表4可以看出, 方案Ⅱ A与Ⅱ B相比, 整体转化率提高1.52个百分点, 汽油收率提高2.14个百分点, 液化气收率和柴油收率分别下降0.82和1.19个百分点, 重油收率下降0.34个百分点, 焦炭产率增加0.95个百分点, 轻质油收率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液收相当。

方案Ⅱ A将CGO与一反原料混合从下端喷嘴进料, 与方案Ⅱ B中CGO单独进一反上端喷嘴相比, 一反的产物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方案Ⅱ A一反产物中汽油收率提高2.27个百分点, 而液化气和柴油收率分别下降0.69和0.99个百分点, 重油收率下降1.24个百分点, 而焦炭产率增加1.36个百分点。CGO中存在较高含量的稠环芳烃、碱性氮化合物和胶质, 裂化性能差, 将其进一步催化转化需要较长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的时间[10], 方案Ⅱ B中CGO单独进上端喷嘴, 反应停留时间短, 裂化不完全, 影响段间重油性质, 同时对于一反原料而言, 也起到部分终止剂作用, 因此, 方案Ⅱ A将CGO直接混合一反原料进下端喷嘴的一反转化深度要高于方案Ⅱ B, 然而, 方案Ⅱ A将CGO直接掺炼一反原料, 其含有的碱性氮化物会吸附中和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中心, 直接影响一反原料的催化裂解, 特别是汽柴油组分的继续裂解, 表现为其液化气收率低于方案Ⅱ B。

方案Ⅱ A的二反产品分布优于方案Ⅱ B, 主要是因为方案Ⅱ B中CGO在一反的反应时间短, 裂化不完全, 段间重油性质差, 而且方案Ⅱ A中CGO含有的碱性氮化物会直接吸附或者缩合转化为焦炭附着在催化剂上, 经一反的循环流化进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 转化为氮气等随烟气排出[11], 因此二反原料-段间重油的总氮含量水平显著降低, 有害氮化物对二段反应过程的影响大大减弱, 产品分布相较方案Ⅱ B明显改善。

3 结论

(1) 将CGO进料位置由一反移至二反后, 一反深度裂解程度增强, 液化气收率提高, 汽油、柴油和重油收率降低, 生焦率增加, 而二反产物汽油收率提高, 重油收率降低且生焦减少。综合两段反应来看, CGO进入一反整体转化率更高, 轻质油收率和总液收高于CGO进入二反反应; CGO进入一反适合多产液化气, CGO进入二反适合多产汽油。

(2) CGO在一反不同位置进料时, 一反采取提升管上段进CGO、下段进一反原料的进料方式, 与一反原料和CGO混合后进入一反提升管下段相比较, 一反液化气和柴油收率提高, 汽油收率下降, 而二反液化气和汽油收率下降, 柴油收率相当, 焦炭产率明显提高。综合来看, CGO单独进入一反提升管上段时, 整体转化率降低, 但同时生焦率明显下降, 整体选择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金鹏, 山红红, 李春义, . 焦化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与焦化汽油改质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 42(11): 46-51.
Sun Jinpeng, Shan Honghong, Li Chunyi, et al. Study on the catalytic pyrolysis of coker gas oil and coker naphtha upgrading based on TMP technology[J].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2011, 42(11): 46-51. [本文引用:1]
[2] 张艳梅, 刘银东, 卢竟蔓, . 焦化蜡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现状[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6, 34(2): 168-172.
Zhang Meimei, Liu Yindong, Lu Jingman, et al. Research status of coker gas oil processing utilizing technologies[J].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2016, 34(2): 168-172. [本文引用:1]
[3] 史家亮, 赵广乐, 杨有亮, .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不同二次加工油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 51(2): 38-44.
Shi Jialiang, Zhao Guangle, Yang Youliang, et al. Study on blending CGO and FCC LCO in hydrocracker feed[J].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2020, 51(2): 38-44. [本文引用:1]
[4] Li Zekun, Wang Gang, Liu Yindong, et al. Study on reac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sorption effect during coker gas oil catalytic cracking[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3, 115: 1-10. [本文引用:1]
[5] 杜峰, 陈延新, 陈小博, . 焦化蜡油中氮化物和芳烃分子结构的研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 33(2): 326-333.
Du Feng, Chen Yanxin, Chen Xiaobo, et al. Acta Petrolei Sinica (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J].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 2017, 33(2): 326-333. [本文引用:1]
[6] 张瑞驰, 施文元, 赵占杰. 一种高氮原料油的催化裂化工艺: 中国, CN1088246A[P]. 1994-06-22. [本文引用:1]
[7] 袁起民, 王屹亮, 李春义, . 焦化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 122-126.
Yuan Qimin, Wang Yiliang, Li Chunyi, et al. Study on conversion of coker gas oil by two -stage ris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 2007, (1): 122-126. [本文引用:1]
[8] 王平, 赵辉, 杨朝合.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解自优化控制[J]. 化工学报, 2016, 67(8): 3491-3498.
Wang Ping, Zhao Hui, Yang Chaohe. Self-optimizing control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heavy oil catalytic pyrolysis in two-stage riser[J]. CIESC Journal, 2016, 67(08): 3491-3498. [本文引用:1]
[9] Zhang Jinhong, Shan Honghong, Yang Chaohe, et al. Catalytic cracking of coker gas oil at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catalyst to oil ratio[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724-725: 1112-1115. [本文引用:1]
[10] 李泽坤, 王刚, 高杉, . 碱性氮化物对CGO FCC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结构分析[J]. 化工进展, 2011, 30(S1): 96-100.
Li Zekun, Wang Gang, Gao Shan, et al. Effects of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on CGO FCC reaction and their structure analysis[J].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1, 30(S1): 96-100. [本文引用:1]
[11] 潘志爽, 肖寒, 张爱萍, . 掺炼焦化蜡油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0, 38(1): 13-15.
Pan Zhishuang, Xiao Han, Zhang Aiping, et al. Effect of coker gas oil on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J].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2020, 38(1): 13-1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