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1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15
  

  • 全选
    |
    综述与展望
  • 王广建,丁浩,宋美芹,刘光彦
    工业催化. 2009, 17(5):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d/C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加氢脱卤反应,但其失活机理及再生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综述了Pd/C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失活机理及回收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对传统钯氨络合工艺、还原法、吸附法和超临界流体再生Pd/C催化剂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王威燕;杨运泉;童刚生;贺丹;包建国
    工业催化. 2009, 17(5): 7-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油是潜在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含氧量高、低热值、化学性能不稳定和耐腐蚀性差等缺陷,影响其广泛应用,需进一步进行加氢脱氧处理。综述了近年来对生物油的模型化合物及实际油品的催化加氢脱氧的研究进展。
  • 寻增才;邢铁锋;刘迎新;严巍
    工业催化. 2009, 17(5): 15-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乳法作为制备纳米微粒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粒子尺寸均匀、颗粒大小及形状可控等优点,在纳米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采用微乳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对利用微乳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及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综述。
  • 催化剂研究与表征
  • 于丽丽;唐晓龙;易红宏;宁平
    工业催化. 2009, 17(5): 21-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水解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等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添加抗中毒助剂制备高活性催化剂、将醇胺脱硫体系与水解法相结合以及采用水滑石吸附法同时脱除H2S和COS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 崔进;赵景联;李厚宝;刘云飞
    工业催化. 2009, 17(5): 27-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铁氧体Fe3O4 为磁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易于固液分离回收的新型磁性纳米TiO2/SiO2/Fe3O4 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酸性大红3R为目标降解物,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纳米TiO2/SiO2/Fe3O4 光催化剂样品混晶中,锐钛矿相TiO2 占90%以上,制备的催化剂样品为层状结构,平均颗粒粒径约为(50~80) nm,呈现顺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催化剂可与液相迅速分离。同时,磁性纳米TiO2/SiO2/Fe3O4 光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剂用量0.5 g·L-1 、溶液初始浓度100 mg·L-1 和光催化反应120 min条件下,酸性大红3R降解率达95%。
  • 李万伟;刘自力;李敏
    工业催化. 2009, 17(5): 32-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制肉桂醇为探针反应,通过制备不同Fe含量的Co-Fe/硅藻土催化剂并进行催化性能评价。结合XRD、SEM和正电子寿命谱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对Co3O4晶体的完整程度产生影响,导致晶体缺陷数增加。Fe引入使活性助分在载体硅藻土表面分散性更好,分散的单层性明显,负载在硅藻土上催化剂的晶粒粒径也有变小趋势。
  • 能源化工与催化
  • 熊仁金;周大利;罗宇智;何宇;蔡小先;胡驰
    工业催化. 2009, 17(5):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钨酸和丙烯腈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碳化钨(WC)前驱体,于H2和Ar混合气氛中高温还原碳化制备纳米WC。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对试样进行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Pt/WC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实验合成了较纯的纳米碳化钨,其颗粒形貌近似球形,粒径80 nm左右。Pt/WC的电化学表面积(ESA)较传统的Pt/C有较大提高,10%Pt/WC电流密度为51.2 mA·cm-2
  • 石油化工与催化
  • 何松波;孙承林;白子武;戴锡海;王斌;赵曦航
    工业催化. 2009, 17(5):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18烷烃临氢脱氢反应为探针,考察原料中卤代烃对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卤代烃的存在降低催化剂的脱氢反应活性,催化剂的稳定性也明显下降,副产物含量增多,选择性下降。原料中卤代烃质量分数应<0.5%。
  • 秦鸣霞;俞斌;杨婧;李华金
    工业催化. 2009, 17(5):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g和K两种金属对γ-Al2O3载体进行改性,对不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表面酸度等进行表征,发现K对载体的孔结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饰,且对硫化物及烯烃的吸附具有更强的选择性。红外谱图显示,金属K改性可以显著降低载体酸性中心,尤其是L酸的强度并增加碱性中心数量。对几种催化剂的评价结果表明,适量金属K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加氢处理的选择性。
  • 有机化工与催化
  • 张变玲;张素红;高志贤
    工业催化. 2009, 17(5):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以2%Ca/HZSM-5为催化剂,考察水蒸汽、N2、H2和空气等作为稀释气对甲醇制烯烃催化活性稳定性、低碳烯烃选择性以及副产物的影响。低碳烯烃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较好,N2、H2次之,空气较差。水蒸汽条件下,催化活性稳定性大幅提高,甲醇完全转化时间5 000 min以上,丙烯选择性达52.3%。提高水蒸汽分压有利于甲醇制烯烃反应,水蒸汽分压(82.07~89.17) kPa时,催化剂稳定性较好,且低碳烯烃选择性高。实验结果还表明,即使稀释气中含有少量空气,对甲醇制烯烃反应的影响也较大,与空气中的效果接近。对不同稀释气的作用与机理进行了分析。
  • 精细化工与催化
  • 王富丽;黄世勇;连丕勇
    工业催化. 2009, 17(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热合成了介孔材料MCM-41,并以其为载体负载固体超强酸SO2-4/ZrO2,通过XRD和N2吸附/脱附对制备的SO2-4/ZrO2/MCM-41催化剂进行表征,认为MCM-41负载SO2-4/ZrO2后,仍为长程有序的六方孔道结构。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研究该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活性。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温度140 ℃,空速1.0 h-1,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5。在此条件下,柠檬酸的酯化率最高可达94.5%。48 h的寿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环境保护与催化
  • 杨婥;冯雪风;陆春
    工业催化. 2009, 17(5):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和微波法相结合,制备负载型杂多酸光催化剂H3PMo12O40/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研究对模拟染料废水酸性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H3PMo12O40/TiO2比单独的H3PMo12O40光催化性能好,〖JP2〗在初始浓度10 mg·L-1酸性蓝溶液、m(H3PMo12O40)∶m(TiO2)=1∶3、催化剂加入量为90 mg·L-1、pH=1.05、30%的H2O2用量10 mL·L-1和180 min条件下,脱色率达93%以上。
  • 梁文俊;李坚;李洁;金毓峑
    工业催化. 2009, 17(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但污染物去除机理十分复杂,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及等离子体放电机理不明确。在交流放电条件下,对不考虑中间反应过程的一级反应和多级反应进行探讨,并对一级反应过程中苯、甲苯和甲醛3种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进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苯的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为3.2×10-4 L·(W·s)-1,甲苯为4.5×10-4 L·(W·s)-1,甲醛为3.8×10-4 L·(W·s)-1,其顺序为:甲苯>甲醛>苯。
  • 齐凯;陈建林;高强立;刘龙茂
    工业催化. 2009, 17(5):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制备Fe/γ-Al2O3催化剂,用于ClO2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废水初始pH、ClO2用量、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含酚废水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V(ClO2)∶V(酚溶液)=0.20、Fe/γ-Al2O3催化剂加入量20 g·L-1和反应温度20 ℃条件下,Fe/γ-Al2O3催化剂能连续使用7次,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对含酚废水的TOC去除率为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