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综述与展望
  • 吕扬平, 张耀远, 王瑞浦, 吴芹, 史大昕, 陈康成, 黎汉生
    工业催化. 2024, 32(5): 1-17.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逆水汽变换(RWGS)反应是将CO2转化为化学品或碳氢化合物的关键步骤,在CO2资源化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逆水汽变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反应机理,以及近十年来国内外逆水汽变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Cu基催化剂具有低成本、高活性和高CO选择性优势。但在反应中易积炭失活,且在高温条件下容易烧结团聚导致稳定性下降。目前,研究者对Cu基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u活性中心调控和优化反应操作条件两个方面。Cu活性中心调控主要包括:①调控Cu位点的结构特性,如分散度、粒径大小等;②助剂的添加,包括碱金属助剂(Na、K)、过渡金属助剂(Fe、Ce、Co)等;③引入适宜载体,如Al2O3、Mo2C、CeO2等以增强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操作工艺条件优化主要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空速、调节H2/CO2物质的量比增强RWGS反应中CO选择性和CO2转化率。最后指出基于RWGS反应将CO2与其它产氢反应进行耦合,如低碳烷烃脱氢、甲醇芳构化等,可达到目标产物收率提升与CO2减排目的。

  • 张明伟, 冯传密, 王聪
    工业催化. 2024, 32(5): 18-25.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在化学工业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双功能催化剂上金属位和酸位两种位点间复杂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优异加氢异构性能的催化剂仍是一个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催化剂性能,需要优化金属位点与酸位点间的平衡关系,良好的金属-酸平衡状态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异构产物选择性。首先介绍烷烃加氢异构反应中的双功能机理,从金属位和酸位间数量平衡与距离平衡两个方面概述近年来该催化体系中金属-酸平衡相关研究成果,综述部分优化催化剂金属-酸平衡性质的改性方法。

  • 于威威, 刘优林, 沈岳松
    工业催化. 2024, 32(5): 26-32.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氮氧化物(NOx)是雾霾、酸雨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燃煤电厂等固定源和柴油车等移动源的烟气脱硝迫在眉睫。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目前最有效的烟/尾气脱硝技术。为满足NOx排放标准,NH3-SCR催化剂需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高效的脱硝活性和稳定性。稀土材料因独特的电子结构,可调节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在脱硝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综述中低温及中高温稀土基金属氧化物SCR脱硝催化剂最新研究进展,分子筛SCR脱硝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一锅法及绿色合成法,并总结了目前宽温SCR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及挑战。

  • 催化剂制备与研究
  • 柏源, 王圣, 孙天宇, 轩宇宁
    工业催化. 2024, 32(5): 33-38.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b掺杂V-Mo-Ti催化剂,研究V2O5负载量及Nb掺杂量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并测试其硫酸氢铵分解性能。采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NH3-TPD、IR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掺杂促进了V-Mo-Ti的氧化还原性能,提升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使催化剂具有更加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当空速5 000 h-1,反应温度180 ℃时,1.5Nb-6V-3Mo-Ti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100%。同时Nb掺杂提升了催化剂NO氧化能力,促进硫酸氢氨与NO反应的进行,提升催化剂的低温抗水硫中毒性能。

  • 孔令鸟, 袁阳, 丰枫
    工业催化. 2024, 32(5): 39-45.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黄酒酒糟热解炭化过程的演变规律,首先采用热重分析黄酒酒糟质量损失与温度的关系,然后采用元素分析、Boehm酸度测定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热解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黄酒酒糟的热分解主要集中在(250~500) ℃,其中(300~370) ℃温区的分解最为剧烈。(220~300) ℃间黄酒酒糟的炭化以脱水反应为主,(300~370) ℃的炭化以脱羧基、脱羰基和脱醚键等脱氧反应为主,(370~500) ℃的炭化以脱甲基、脱亚甲基等脱氢反应为主,产物中脂肪烃的含量逐渐降低,逐渐形成稠环芳烃结构。大于500 ℃时的炭化以缩合脱氢反应为主,此时产物中存在缩合程度较高的芳烃结构。经ZnCl2活化后的黄酒酒糟基生物炭比表面积为1 155 m2·g-1,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使用。

  • 侯敏, 周亚新, 石张平, 祁晓岚, 孔德金
    工业催化. 2024, 32(5): 46-55.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筛催化重整生成油脱烯烃技术工艺路线简单,可大幅度缩减固废。研究草酸处理对USY分子筛骨架结构、孔结构以及酸性质的影响。以含微量苯乙烯的甲苯为模型原料,考察酸处理对USY沸石催化脱烯烃反应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原料和产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可脱除USY骨架铝原子,降低分子筛酸强度和酸量;苯乙烯可以与甲苯发生烷基化反应,也可以自身发生二聚反应,还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堵塞孔道,引起催化剂失活;采用草酸处理后,二聚反应和副反应被显著削弱,烷基化反应增强,催化剂寿命延长,催化剂脱烯烃反应稳定性显著提升。

  • 丛泓昆, 许兆怡, 郭翔宇, 柳成荫, 李晓强
    工业催化. 2024, 32(5): 56-61.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和治理环境污染最有前途的技术。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无污染半导体材料备受青睐。纯氮化碳量子效率低,易产生光生载流子复合现象,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受到限制, 可采用贵金属修饰、离子掺杂及异质结构建等对其进行改性。以三聚氰胺、碘化钾、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高温520 ℃焙烧三聚氰胺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通过一步共沉淀法使BiOI在生成的过程中原位生长在g-C3N4上,制备n-n型g-C3N4/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异质结相界面的出现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比普通石墨相氮化碳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降解模拟污染物甲基橙(MO)、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结果表明,当n(g-C3N4)∶n(BiOI)=1∶1时,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MO降解率几乎100%,MB降解率98%,RhB降解率80%,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相g-C3N4的385倍、24.3倍和2.5倍。

  • 石油化工与催化
  • 王蒙, 何鑫, 高伟, 吴小园, 王鹏伟, 王军峰
    工业催化. 2024, 32(5): 62-66.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现有榆林原油、进口原油与混合原油的性质特征,总结掺炼进口原油过程中常压装置、催化装置出现的运行问题,提出适应性解决措施,形成大常压+小减压的进口原油加工方案。结果表明,进口原油减压一次加工蜡油,经催化裂化或加氢处理后,生产的重油满足煤油共炼装置的原料要求,装置具备加工高硫、含酸原油的能力,实现进口原油与延长石油自产原油的高效耦合加工,进一步提高进口原油掺炼量,有效提升炼厂的经济效益。

  • 精细化工与催化
  • 高明明, 程杰, 晁哲, 万克柔, 张炳亮, 郑金欣, 林涛, 李国斌, 马聪
    工业催化. 2024, 32(5): 67-69.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间戊二烯选择性加氢制正戊烯工艺及催化剂,提升正戊烯产品选择性。结果表明,Pd-Pb-K/γ-Al2O3贵金属催化剂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好,氢气和双烯烃物质的量比是控制正戊烯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在三段注氢固定床加氢工艺中,在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控制n(H2)∶n(双烯烃)及三段注氢比例,可保证双戊烯转化率,并有效提升正戊烯产品选择性。

  • 赵嘉伟, 翟德伟, 刘冬, 王伟江, 胡立, 张益林
    工业催化. 2024, 32(5): 70-74.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液氨和金属钙为原料通过氨基化制得氨基钙,经炔化得到乙炔钙,乙炔钙再与甲基乙烯酮反应制得乙炔醇钙盐,经水解、挥发氨、水蒸气蒸馏、萃取、回收溶剂、粗馏、精馏制得3-甲基-1-戊烯-4-炔-3-醇。考察金属试剂、催化剂硝酸高铁投入量、阻聚剂和萃取剂对合成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金属钙作为金属试剂,催化剂硝酸高铁投入量为金属钙质量的0.8%,改性复合阻聚剂和CH2Cl2萃取剂较为合适。该工艺合成路线得到的3-甲基-1-戊烯-4-炔-3-醇纯度达98%以上,物质的量收率71.0%。

  • 催化剂测试与表征
  • 张晓, 崔静, 王飞
    工业催化. 2024, 32(5): 75-79.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种采用超级微波消解,ICP光谱法测定5%Rh/C催化剂中Rh含量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对称样量、酸体系、消解温度、消解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消解方法:约0.10 g试样在密闭消解罐中,以9 mL硝酸和1 mL过氧化氢为酸体系,240 ℃消解温度下保持40 min,经赶酸定容后,采用ICP-AES法测定溶液中的贵金属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消解试样完全且结果稳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 沈涵雅, 常震宇, 崔亚利
    工业催化. 2024, 32(5): 80-84.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粒度是烯烃聚合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激光衍射法进行测试,其中,“分散”过程直接影响粒度测试结果。在常规分散体系正己烷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对表面活性剂最佳用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每升正己烷中加入0.07 g司盘80时,“分散”最为彻底,样品不易团聚。在选定的分散体系中,对乙烯聚合催化剂、丙烯聚合催化剂及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的粒度进行6次平行测试,考察精密度;采用标准样品进行实验,考察准确度。结果表明,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方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