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簇由于其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和电子限域效应在电子结构、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表面保护配体不仅起到配位保护作用,还对金属纳米簇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除最常见的硫和膦保护配体外,以有机碳为锚定点键合的金属纳米簇(有机金属纳米簇)因其多样的配位方式、较强的反应和催化活性等特点成为研究者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将有机碳配体主要分为单配位位点的N-杂环卡宾配体以及多配位位点的共轭芳环或烯烃、炔基配体等,总结了目前具有明确结构的以有机碳为锚定点的有机金属纳米簇的合成方法、结构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以期望对后续有机金属簇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三氟乙烯(HFO-1123、TrFE)作为新型HFOs类制冷剂,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0,百年全球变暖潜能值(GWP100)值仅为0.005,对环境友好且应用领域广泛,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其中,通过1,1,1,2-四氟乙烷(HFC-134a)催化裂解生成HFO-1123,不仅能够降低HFC-134a引起的温室效应,同时还能解决其产能过剩问题。总结了近年来HFC-134a脱氟化氢制备HFO-1123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催化剂种类、制备方法、稀释气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讨论、总结,以期为HFC-134a脱氟化氢制备HFO-1123反应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高效、酸稳定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是规模化利用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耦合可再生能源制取绿色氢能的关键。本论文通过简单的一步熔盐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铱含量的铱钴氧化物催化剂并进行了优化。电化学测试表明,相比于氧化钴的迅速失活,最优铱负载量的Ir0.13Co0.87Ox催化剂在5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仅为270 mV,同时在10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能稳定运行50 h以上。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铱均匀掺杂在氧化钴的体相晶格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电荷传输的阻抗,同时 Ir 以平均价态略高于+4 取代了Co3O4中部分四面体配位的Co2+,使得催化剂表面主要由稳定的高价Ir4+和Co3+存在,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工作揭示了铱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配位结构和价态对催化剂的OER活性和稳定性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为进一步发展酸性介质中高效、稳定、经济的低铱OER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偏铝酸钠(NaAlO2)为原料,采用硝酸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铝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制得α-Al2O3。以α-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性能。通过XRD、BET、SEM、NH3-TPD和H2-TPR等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成胶温度为55 ℃、反应终点pH为7.0、NaAlO2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氧化铝前驱体,该前驱体经1 200 ℃焙烧处理后制备得到的α-Al2O3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合适的表面酸性、适宜的孔径分布和较大的孔隙率。以此为载体制备的钯基催化剂,在空速为3 000 h-1、反应温度为130 ℃、原料气一氧化碳/亚硝酸甲酯(CO/MN)物质的量比为4:1的反应条件下,亚硝酸甲酯(MN)转化率为87.4%,草酸二甲酯(DMO)选择性为96.1%。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THFS-2加氢精制催化剂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20万吨/年DCC催化裂解石脑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BET、XRD和H2-TPR等方法对THFS-2加氢催化剂的理化结构进行表征,揭示了其高加氢活性的原因。中试实验和工业生产装置运行数据表明,THFS-2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处理高硫高氮、高烯烃高二烯烃和高芳烃的劣质催化裂解(DCC)汽油时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生产出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0 μg·g-1、溴价小于0.5 gBr·(100g)-1的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芳烃抽提进料的要求。与上一周期参比剂相比,反应器平均温度降低,反应温升平稳可控,装置可长周期稳定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