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掺杂Si和La的ZrO2催化剂基础上,通过不同方式引入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以及孔性质,提高1,4-丁二醇(BDO)气相选择性脱水制备3-丁烯-1-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进行物相分析,并且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H3程序升温吸附(NH3-TPD)、CO2程序升温吸附(CO2-TPD)等表征结果可以看出,造孔剂PMMA能显著提高Si、La元素的分散程度,进而提高相应催化剂的酸碱性。N2吸附-脱附曲线、扫描电镜(SEM)等表征结果可以看出,造孔剂PMMA改变了催化剂微观形貌,提高催化剂性能,尤其是溶解造孔剂得到的催化剂ZrO2-DPM活性最高,使1,4-丁二醇的转化率达到85.36%,3-丁烯-1-醇选择性达到64.56%。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价格低廉的吗啡啉作为模板剂,新型络合物Cu-TEPA充当铜源兼共模板剂,并通过负载铈元素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升温速率和Ce/Al比对其柴油机尾气中NOx脱除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和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发现,负载铈元素能有效提高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焙烧温度700 ℃,焙烧升温速率5 ℃·min-1,Ce/Al物质的量比0.06时,CuCe-SAPO-34分子筛对柴油机尾气NOx的脱除效率最高,达到89.6%,此时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容都相对最好。
二氧化碳甲烷化是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活性低的现状,以镍为活性组分,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多金属组分高活性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La2NiCoO6。通过SEM、BET表征发现,添加La元素能提高镍系催化剂的分散性和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活性。对催化剂La2NiCoO6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活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反应温度400 ℃、常压、气体空速12 000 mL·(g·h)-1、n(H2)∶n(CO2)=4的工艺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率91.21%、甲烷选择性97.63%。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高活性。且催化剂La2NiCoO6在300 h的活性周期内,仍保持比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铜硅比的铜硅纳米管状催化剂(Cu-Si-NT),并用于生物质基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加氢制2,5-二甲基呋喃(DMF)反应,探究铜硅比对催化剂结构、加氢性能的影响。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u/Si物质的量比为1∶1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时间为1 h、氮气压力为2 MPa条件下,以异丙醇为溶剂兼氢源,HMF转化率为100%,目标产物DMF选择性为74.7%。Cu-Si-NT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实验后,其反应活性无明显下降。对催化剂进行XRD、SEM/TEM和XPS等系列表征。表征发现,催化剂为纳米管状结构,前驱体硅酸铜还原生成了Cu0/Cu+的复合结构,具有较高的氢转移加氢活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