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O作为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由于在硝酸生产氨氧化、NOx净化SCR以及氨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生成和排放,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对N2O净化消除尤为关键。首先,催化分解因高效性、无毒性而成为N2O减排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详细综述了N2O分解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回顾了硝酸生产过程N2O高温分解催化剂(二段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三大类N2O低温分解催化剂如贵金属催化剂、Co基氧化物催化剂以及Co或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动态,并概括了这些催化剂的优点和缺点,简单论述了N2O在典型Co和Fe基催化剂上的分解机理。然后,选择性催化还原也是消除N2O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分类比较了不同还原剂如CO、H2、烷烃等各自的适用场景。最后,指出了目前N2O消除技术路线、催化剂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N2O和NOx选择性还原同步消除的发展前景。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基于丙烯直接氧化选择性得到环氧丙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因素法探究了均相催化剂乙酰丙酮金属盐在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作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工艺的催化活性和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丙烯24 mmol、乙酰丙酮钴物质的量分数0.16%、CHP 15 mmol、溶剂乙酸乙酯20 mL、反应温度95 ℃条件下反应2 h,丙烯转化率为5.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85.5%。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表明,乙酰丙酮金属钴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过氧自由基的浓度,促进CHP环氧化,从而提高CHP的活性氧物种与丙烯C=C的亲和力,表现为更高的环氧丙烷选择性。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C—C的有效途径,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多有应用。开发高效的方法促进非均相Pd基催化剂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理吸附将2,6-二氨基吡啶(DAP)预先吸附在类花状碳纳米片(FCN)表面,再负载Pd活性组分制备了系列DAP修饰的Pd(OH)2/FCN-D-X催化剂,结果发现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较未修饰的Pd(OH)2/FCN催化剂有明显提升。XRD、STEM、XPS等表征结果表明,DAP分子的存在明显改善了Pd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及价态分布,从而提高了Pd(OH)2/FCN-D-X催化剂的性能。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o-Ti/Hβ分子筛催化剂,并利用XRD、N2吸附-脱附、FT-IR和NH3-TPD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以氧气为氧化剂,系统评价了所制备催化剂对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负载的Ti、Co金属大部分分散在分子筛的表面,未破坏β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且Co和Ti的改性能够有效降低分子筛的酸量。当钴和钛的负载量分别达到3%时,苯乙烯转化率达到92.1%、环氧苯乙烷选择性达到83.2%。以3%Co-3%Ti/Hβ作为催化剂时,在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4 h和氧气流量为30 mL·min-1最佳条件下,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良好活性,苯乙烯转化率和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分别仍能达到90.1%和82.3%。
采用热进料法,在不同沉淀温度与pH值下,制备出一系列芳香硝基加氢催化剂。采用XRD、N2低温吸附-脱附、H2-TPR、ICP-MS、H2-化学吸附及粒度分布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并在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其对硝基苯酰胺类衍生物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当沉淀温度为60 ℃、pH值为7.5时,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金属分散性较好、催化剂中的镍物种易被还原且反应性能优良。在反应温度90 ℃、压力1 MPa、液时空速2.25 h-1和氢油比10的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可达到100%、目标产物选择性为99.9%。该制备条件下的催化剂成功得到百公斤级放大并在1 000 h的长周期评价过程中展现了优异的活性。以期为硝基苯酰胺类衍生物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化提供一些思路与基础。
中国煤制乙二醇行业迅速发展,主要采用草酸酯合成工艺。但该工艺乙二醇尾气装置排放的亚硝酸甲酯(MN)和NOx对健康有害。研究了利用H2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H2-SCR)处理草酸酯合成法制乙二醇尾气中的NOx。采用浸渍法分别以CeO2、TiO2、Al2O3、SiO2、ZSM-5、ZnO、MoC和活性炭为载体制备负载铂(Pt)系催化剂,并考察其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下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装填量为15 mL、原料气NO和CO体积分数为8%的条件下,以CeO2为载体,负载Pt型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20~260 ℃、压力0.1~0.4 MPa、空速300~1 000 h-1时,尾气NO、NOx、CO、CH4含量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且在500 h长周期运行和500 ℃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