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综述与展望
  • 张俊, 丁亚军, 赵轶淑, 陈威, 卫改霞, 王毅, 李思怡, 余业建, 宋建伟
    工业催化. 2025, 33(8): 1-8.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钯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将其负载在不同载体上,广泛用作化工、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高效催化剂。催化剂在使用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但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中毒、覆盖、脱落、团聚、相变、老化、破碎等,导致钯基催化剂的活性严重下降,只能回收重新加工成新催化剂。虽然这种失效的负载型钯基催化剂已有比较成熟的回收工艺,但从环保、经济等角度考虑,亟需发展新型绿色、经济、高效回收工艺。从不同载体类型出发,综述了几种载体负载钯催化剂的回收工艺,系统分析对比各类催化剂回收工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陈轲, 梁全明, 淡默, 郭宏志
    工业催化. 2025, 33(8): 9-13.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氮氧化物(NOx)和氯苯单一污染物脱除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对二者协同脱除的研究仍然较少。综述了NOx和氯苯的催化脱除技术,特别强调了协同催化技术在提高去除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方面的重要性,为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详细讨论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后强调了未来研究需要在提升催化剂性能、稳定性和副产物选择性方面取得突破,研发出更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染控制技术。

  • 王新武, 徐文峻, 党杰, 何浩燚, 闫超英, 崔玉鑫, 姜伟丽, 周广林
    工业催化. 2025, 33(8): 14-22.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裂解碳五的利用已成为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和提高乙烯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硫化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碳五产品的质量和利用,清洁高效利用碳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瓶颈是对其中硫化物的脱除。当前裂解碳五脱硫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法、烷基化法、氧化法、吸附脱硫法等,探讨了各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吸附脱硫技术。详细介绍了活性炭、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分子筛类吸附剂因性能优良,操作条件温和,再生简单,将成为未来碳五吸附脱硫研究的重点。

  • 白雪, 刘仲能, 卞映雪, 周涵宇, 季镓伟, 余强
    工业催化. 2025, 33(8): 23-30.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是制备改性聚酯单体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重要中间体。综述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DMCD的反应机理、催化剂类型和反应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DMT加氢工艺和不同活性中心(Pd、Ru、Ni和双金属)催化剂的DMT加氢性能。最后,对DMT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催化剂制备与研究
  • 于龙, 朱笑利, 刘帅, 卢颖雪, 辛颖, 张昭良
    工业催化. 2025, 33(8): 31-40.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炭黑作为硬模板剂,利用转晶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SSZ-39分子筛,进一步经离子交换制得具有微孔-介孔的多级孔Cu-SSZ-39分子筛催化剂。多种表征、性能测试和反应动力学研究证实:介孔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的酸量和ZCuOH(八元环位铜离子)的比例,同时增强了反应的传质、活性位点的可及性和分子筛骨架的稳定性。与纯微孔分子筛催化剂相比,多级孔Cu-SSZ-39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H3-SCR)活性和水热稳定性。

  • 梁诗婷, 易均辉, 陈展鸿, 肖小静, 张紫科, 林泽波, 黄子颖, 徐进
    工业催化. 2025, 33(8): 41-49.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钼酸铋在水体污染物降解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单一钼酸铋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快,光催化效率不高。因此采用一锅煮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Bi2MoO6/BiOI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XPS和DRS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等特性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评价其降解盐酸四环素(TC)的活性。结果表明,1∶5Bi2MoO6/BiOI降解效率达到最佳,在100 min内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81.0%,且重复4次降解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原因是Bi2MoO6/BiOI复合材料生成超氧自由基,加速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该材料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刘兵, 孙秋实
    工业催化. 2025, 33(8): 50-54.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RS-180催化剂,通过XRD、SEM、压汞法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乙烯环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的性能。结果表明,α-Al2O3为片状且具有创新性“互锁”结构,有助于提高银纳米粒子的分散度;该催化剂运行700 h时,环氧乙烷选择性可达88%,并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当运行900 h后,环氧乙烷选择性提升至89%,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确保催化性能的高效性,为环氧乙烷的高效生产以及下游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望推动整个环氧乙烷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 马晓克, 李永辉, 齐国祯, 李晓红, 王洪涛, 郑毅骏
    工业催化. 2025, 33(8): 55-58.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聚乙二醇水溶液为溶剂,制备了Ni/SiO2催化剂,考察其丙酮加氢反应性能。通过XRD、N2吸附-脱附、H2-TP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水溶液为溶剂,可促进Ni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降低Ni颗粒尺寸,增强金属-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反应温度140 ℃,空速1 h-1、氢酮物质的量比为6,反应压力0.4 MPa的条件下,催化剂稳定运行了1 000 h,丙酮转化率大于98%,异丙醇选择性大于99%。
  • 何乐清, 王哲, 李双白, 邱果, 黄崇品
    工业催化. 2025, 33(8): 59-65.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4-环己烷二羧酸二甲酯(DMCD)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多种药物,也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以金属Ru为活性中心,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沉积法合成Ru/Al2O3催化剂,用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选择性加氢制DMCD,通过XRD、CO2-TPD、TEM和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DMT转化率和DMCD收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DMT与3%Ru/Al2O3质量比为10∶1,还原温度与焙烧温度为300 ℃,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时间为2 h最佳条件下,沉淀沉积法制备的3%Ru/Al2O3呈现出更优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DMT转化率大于99%,DMCD收率大于92%。与商用Ru/C催化剂相比,Ru/Al2O3在产物中沉降速度更快,易于分离,且在5次循环后催化效率几乎不变。
  • 石油化工与催化
  • 韩冲, 邵磊, 陈飞涛, 张玉明, 韩琨
    工业催化. 2025, 33(8): 66-69.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鹅颈管磨损法、石英直管磨损法、不锈钢直管磨损法测定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磨损指数,对比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与数据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鹅颈管、石英直管、不锈钢直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分别为6.10%~9.99%、5.86%~7.90%、3.17%~3.58%;同一样品,鹅颈管与石英直管磨损指数相差≤0.3%,而不锈钢直管与鹅颈管磨损指数存在线性关系,y=1.044 8x+2.773 3。不同方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关联性,为FCC催化剂磨损指数的测定提供可靠依据。
  • 赵振华, 张新功, 杨朝合
    工业催化. 2025, 33(8): 70-74.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油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催化裂化装置安全运行的前提,油浆固含量作为油浆系统的重要工艺指标,能从一定程度上反馈出油浆中催化剂细粉的含量,预测油浆泵及油浆管线的磨损情况,保障油浆系统安全运行。油浆固含量升高受催化剂跑损和油浆组成共同影响,通过四组分分析法探究油浆组成与固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保障炼厂装置正常运行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油浆组成中沥青质含量对油浆固含量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沥青质对固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与油浆沥青质基础值、油浆固含量基础值均无严格相关性;沥青质相对升高幅度对固含量检测结果影响明显,此时催化剂含量基本不变,有利于催化裂化装置减少不必要的调整。

  • 有机化工与催化
  • 倪昂, 曾伟, 惠武卫, 周飞
    工业催化. 2025, 33(8): 75-80.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1.8 Mt·a-1级庄信万丰大型Davy工艺甲醇合成装置的催化剂更换过程,对系统气体置换、催化剂钝化、卸出、清理与装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优化措施与建议,以便合理地规避各个过程中的风险和保证开车时合成塔阻力降达标。提出的优化措施已在国能榆林、国能新疆、国能包头等几家同级别装置实行,能够解决大部分催化剂更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国内同级别装置提供一定参考。

  • 环境保护与催化
  • 苏少龙
    工业催化. 2025, 33(8): 81-86. 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环保法规的升级,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要求越来越低。河北某生物质发电厂使用干法脱硫技术,以市售普通氢氧化钙作为脱硫剂处理烟气,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小于30 mg·m-3。对市售普通氢氧化钙和高效多孔脱硫材料进行XRF、TG、孔结构和粒度分析,并进行脱硫性能工业测试。结果表明,高效多孔脱硫材料较市售普通氢氧化钙具有更高的氢氧化钙含量、更优的孔结构和更大的粒径。这说明加入改性剂可促进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优化孔结构。高效多孔脱硫材料具有更好的脱硫性能,比市售普通氢氧化钙日用量节约13.08%,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